繼黃帝、炎帝以後,中原部落聯盟相繼出現了堯、舜、禹三個部落首領。
傳說,堯當了首領以後,製訂曆法、安排生產,為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在生活上,他卻與老百姓吃的一樣,穿的一樣,住的也一樣,因而深得百姓的擁戴。
堯漸漸年老了,想到了傳位的問題。於是他召集部落首領開會,討論繼位的人選。有人提議說,堯的兒子丹朱是個合適的人選。堯卻搖搖頭不同意,他認為自己的兒子脾氣暴躁,不宜擔任首領。接著,有人推薦共工,堯覺得共工不誠實,也不宜當首領。這時,有人推薦虞舜。舜的父親是個瞎眼老頭,人們叫他瞽叟。舜的生母早死了,瞽叟又娶了後妻,生了個兒子名叫象。瞽叟寵愛象,常和後妻商議,讓象繼承家產。舜生活在這樣一個家庭裏,卻還是待他的父母和弟弟很好。
堯聽了介紹後,決定先考察一下舜的為人。他把自己的兩個女兒娥皇和女英嫁給了舜,還派他到各地去巡視。舜先來到曆山腳下,過去,那裏的農夫為了爭地鬧得不可開交。舜去後和大家一起下地勞動,使農夫們學會了互相謙讓、共同勞作。舜又到了一個叫雷澤的地方,過去,那裏的漁夫為爭房產經常發生糾紛,舜去後,漁夫就互相讓房,和睦相處。舜每到一地,都以仁德感化百姓,人們從四麵八方投奔而來。
堯覺得舜幹得不錯,便替他築了糧倉,賜給他很多牛羊和一張琴。舜的後母和弟弟知道後,起了貪心,他們和瞽叟一起設計,想害死舜。
一天,瞽叟讓舜去修補糧倉的頂。舜爬上倉頂後,瞽叟他們就把梯子搬走了,還放起火來。幸虧舜帶著兩頂鬥笠,他見糧倉起火,急中生智,雙手拿著鬥笠,像鳥張開雙翅一樣跳了下來,輕輕地降落在地上。
瞽叟和象不甘心,他們又讓舜去淘井。舜跳下井後,瞽叟和象就往井裏倒泥石,想把舜活埋在井裏。哪知舜已有防備,他下井後,就在井壁上開了一個孔穴,躲藏了起來,然後又從孔穴返回到地麵。
發生了這些事情後,舜還是一樣地對待瞽叟和象,仿佛什麼事情也沒發生過似的。舜的寬宏大量和傑出才華贏得了堯的信任,堯將自己的位子正式讓給了舜。舜繼位以後,與堯一樣,保持著平民本色,把天下治理得井井有條。他年老以後,同樣通過公舉的辦法將位子傳給了禹。
禹年老的時候,部落首領們推選東夷的伯益作為禹的繼位人。可是禹去世之後,夏部落的首領們背信棄義,把本來作為繼位人的伯益冷落在一邊,共推禹的兒子啟繼位。
啟建立了我國曆史上第一個奴隸製國家——夏王朝。啟登上王位以後,每天吃喝玩樂,不問政事。繼啟為王的太康與啟一樣花天酒地,於是,東夷部落的後羿起兵攻夏,自己做了王。經過數次反複和長期鬥爭,“傳子製度”終於代替了“禪讓製度”。
時空隧道
(1)你記住黃帝以後出現的三個很有名的部落聯盟首領的名字了嗎?試著講講他們的故事吧。
(2)“禪讓製度”最終被“傳子製度”所取代,你認為是好還是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