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知識經濟是主要依靠知識創新、知識創新性應用和知識廣泛傳播發展的經濟目前,美國、歐洲等發達國家和地區科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已達60%-80%。
2、知識經濟時代的支柱產業已經從傳統的產業發展轉移到信息、新材料,生物技術、新能源、航空與航天、環保、文化產業和科技信息服務業。
3、知識經濟時代國家和地區的創新體係(包括知識創新、知識傳播、技術創新和知識應用體係)已成為國家和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和競爭力的基礎。
4、知識經濟時代的社會勞動結構也將發生根本性改變,不僅體力勞動,而且部分腦力勞動也將被機器和電腦替代創造性的智慧勞動(包括R&;D)、創造性的經營管理、創造性的科技服務和社會服務以及文化藝術創作等將成為社會勞動的主體和主導力量,社會將全麵知識化。
5、知識經濟時代的消費將進一步呈現多樣化、個性化、藝術化特點。
6、知識經濟時代是工業化社會的繼承和揚棄,人們追求生產方式、分配方式、生活方式和發展模式的可持續性,追求人們與自然的協調,自覺地控製自身的生育和消費,保護地球的生態與環境。
7、知識經濟時代,知識成為經濟和社會發展最重要的資源。
成為競爭合作的決定性因素人們如同農業經濟時代對於土地,工業經濟時代對於資本那樣的追求知識,將教育和科技的投資看成最重要的投資終身教育、終身學習將成為時代潮流教育、科技和文化產業將成為社會最宏大的產業。
8、知識經濟是伴隨著信息化和經濟全球化時代到來的,它必須具有全球化競爭和合作的特征全球範圍知識的即時傳播和應用,全球範圍人才的流動與競爭,知識化產品全球性的合作生產、競爭和行銷,全球性的知識產權保護條約法規,全球化的寬帶數字多媒體網絡,科技與文化全球化的交流與合作,凡此種種全球化的共通構成了知識經濟時代的全球化特征。
9、根據知識經濟時代的特征、世界科學技術發展的態勢和我國經濟與社會跨世紀發展的需求,我國高等教育必須改革,並要有大的發展麵對全球化、市場化知識經濟的挑戰,未來大學教育必然更加基礎化、綜合化、社會化、網絡化和國際化。
知識經濟時代將是資本主義社會形態繼續發展和演化的時代,也是我國探索和發展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時代人類社會將走上知識化、市場化、全球化、理性化的可持續發展道路,走向民主、法治、公正、公平、科學、文明的新時代。
知識經濟,亦稱智能經濟,是指建立在知識和信息的生產、分配和使用基礎上的經濟。它是和農業經濟、工業經濟相對應的一個概念。
科學技術和創新型人才,將成為知識經濟時代國家競爭力的核心。這也是我國提出建設創新型國家、加快由“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變的深刻原因。
誰怠慢,誰就會落後。隻有以隻爭朝夕的精神進行科技創新,我們才能馳騁在知識經濟這一跑道的前方,迎來中華民族新的騰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