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傳遞(2 / 3)

秧狀元看都沒有看,說:“大人,這雖然是九棵,可是其中一棵沒有根,怎麼活呢?”

州官呆了半晌,無話可說,隻得兌現諾言,給秧狀元建了一座石牌坊。

餑餑狀元

李蟠是康熙年間的一位狀元。他身材高大,特別能吃,加之思路、寫字都很慢,所以在殿試時揣了三十六個饅頭。意思是,今天無論如何,賴也要賴在考場裏把文章寫完,怕到時挨餓,所以要帶足幹糧。

果然,天黑了,考生們都交了卷,李蟠才剛剛開了個頭。監考官過來催他交卷,他急得滿頭大汗,聲淚俱下地央求:“學生畢生之業,在此一舉。請千萬不要催逼,容我慢慢寫完。”監考官見他可憐,就發給他幾支蠟燭。

這時,他帶的三十六個饅頭早已吃完,又厚著臉皮要了幾個饅頭,挑燈夜戰,一直寫到深夜才交卷。

康熙帝知道這件事後,一點兒都沒責怪他,反而認為這是一位難得的苦學之士,竟破例讓他當上了狀元。同榜的探花作詩一首調笑他:“望重彭城郡,名高進士科。儀容好絳勃,刀筆似蕭何。木下還生子,蟲邊還出番。一般難學處,三十六餑餑。”此後,“餑餑狀元”李蟠的名聲便傳遍了士林。

白日敲更

無錫有個叫孫繼皋的書生,因為家裏窮,隻得邊讀書邊做更夫。這年,孫繼皋聽說京城殿試招考狀元,心裏很高興,但上京趕考要有人推薦提名,孫繼皋出身低微,朝裏既無人,手裏又無錢,怎麼辦呢?

無錫三裏橋有個“接官亭”,官船來無錫都停泊在這裏。一天,孫繼皋看見“接官亭”前來往的官船特別多,就想出了一個辦法。

這天上午,孫繼皋身背竹筒,手拿更棒,上身披件破棉襖,腳上踏雙破草鞋,來這裏敲更。他一邊敲更一邊喊:“孫繼皋,咯咯敲,錫金兩縣無主考!”像老和尚念經似的。

正好常州府台秦大人的官船停在這裏,秦大人聽了很奇怪:天下哪有白日敲更的,喊的話也不像敲更,於是就派人將孫繼皋叫到船上,問明情由。

了解了原委,秦大人不禁哈哈大笑道:“看你這副腔調,哪像考狀元的。這樣吧,要上京殿試,先在我麵前口試。我出題,你對答,對得上來,我給你引薦,對不上來,那隻好怨你自己了!”

說罷,他看見孫繼皋衣袖管裏藏有一枝桂花,便開口道:“小學生暗藏春色。”

孫繼皋一聽,馬上接口說:“大主考明察秋毫。”

秦大人又信步走上船頭,吟道:“龍光塔,塔頂尖,尖如筆,筆寫五洲四海。”

孫繼皋想:你以龍光塔作題,我生在雙河會龍橋,就用會龍橋作答吧,便出口對道:“會龍橋,橋洞圓,圓如鏡,鏡照萬國九州。”

秦大人一聽,暗暗讚歎:這人確實有才情!當即在船上寫下薦書,還送給他一筆趕考用的銀兩,讓孫繼皋上京趕考。

後來,孫繼皋考中狀元的消息傳到了常州府,秦大人得知後十分高興。

趕考路上

宋朝時,有個叫黃來棟的書生上京赴試,他連日跋涉,筋疲力盡,此時路過一座祠堂,衝進去爬上供桌,蒙頭便睡。

這一睡如醉如泥,蒙蒙中,他忽覺自己身體輕飄飄的,隨即一個倒栽蔥跌下萬丈深淵……等他睜開眼一看,天已大亮,原來自己是被四個樵夫從供桌上推落在地。

四個樵夫滿臉怒氣,不問青紅皂白,舉起手中的扁擔,照黃來棟的屁股就打,還罵道:“你他媽的瞎了眼,睡在供桌上,玷汙我祖宗!”四人一擁而上,將黃來棟五花大綁起來,押到村中一座府宅。

府宅主人乃告老還鄉的內閣大學士範碧通。聽說黃來棟是赴京趕考的書生,範碧通有意試探一下黃來棟的才華,笑著問道:“黃才子,老夫想出幾句對聯讓你即席應對,不知可否?”

黃來棟趕忙答應:“大學士如此抬愛,晚生唯命是從。”

範碧通給出上聯:“文士武士大學士,士敬君子君子敬士。”

黃來棟對出下聯:“大猴小猴山裏猴,猴耍乞丐乞丐耍猴。”

範碧通一聽這對句,不由勃然變色:“你這是何意?”

“大學士息怒,容晚生稟來。”黃來棟說道,“早上平白無故慘遭貴村樵夫一頓棒打,晚生才疏學淺,一時別無佳句,唯以彼時彼景的拙對敷衍塞責,萬望寬容。”

範碧通不禁“撲哧”一笑:“照此說來,還情有可原?老夫再出第二句對聯——望五嶽山丘山山出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