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成龍將民間陋習數十條張貼在城門、街市和車馬交往的通衢大路上,讓百姓改浮靡為古樸。並且親自編寫《勸民節儉歌》(《政書》卷8)散發各地,讓各地鄉約講誦,各地學館學生宣傳。《勸民節儉歌》共一百餘句,其中有的部分至今仍有一定的針對性和現實意義,所以摘抄幾段精彩詞句,以資今人借鑒:
貧窮之家自宜儉,貧可自存免貸息。
富貴之家亦宜儉,富可長得免賣拆。
粗茶淡飯盡可飽,何苦珍羞侈羅列。
總然下了三寸喉,一般滋味無分別。
褐衣袍盡可暖,何苦綿綺炫鮮潔。
總然遮得七尺體,一般寒暑無差異。
土壁茅簷盡可居,何苦棟宇雕丹碧。
總然住得百年身,一般坐臥無奇特。
留得甘脂養父母,何苦鼎烹宴賓客。
留得膏粱保妻兒,何苦冶遊費杯席。
留得餘財周宗族,何苦邀福事仙佛。
留得餘粟散鄉黨,何苦信邪求巫覡。
慎勿微歌愛選聲,慎勿貪淫愛漁色。
慎勿畫船競簫鼓,慎勿寶馬裝鞍勒。
酒樓茶肆切莫登,法物玩器切莫覓。
入廟燒香都是虛,演戲酬神亦無益。
莫待無時思有時,常將有日思無日。
若要飽食與暖衣,隻須勤耕與力織。
儉為至寶一字箴,民安物阜無奇術。
歌詞簡明通俗,引用了不少口頭禪和諺語,很有說服力。
於成龍為什麼崇節儉呢?他的《示親民官六戒》(《政書》卷6)中的“崇節儉”一條說得明白:“天生財物,固供人用,然必存不得已而用之之心,方能用度相繼。倘奢侈而任意飲食,無論暴餮,固犯譴嗬,即費用必思取給,是亦壞心術之萌藥也。夫長吏近民,雖自己足食,猶當思民之無食者;自己披衣,猶當思民之無衣者。推此一心,縱令衣食淡薄,尚且不能消受,而猶欲起侈麗之想乎?鄭俠語人雲:‘無功於國,無德於民,若華衣美食,與盜何異!’”
他還編了一個《忍字歌》(《政書》卷8):
心最慈,刃最毒。
心上如何放把刀,做來忍字有含蓄。
這把刀,按不定,鑽出頭來喪身命;
這把刀,按得下,任他凶險也不怕。
隻要時時忍在胸,自然利刃都無鋒。
古來多少能忍漢,百般磨煉成英雄。
於成龍巧用拆字法勸人“忍”,他的“忍”分為兩方麵:一方麵是勸強者“忍”,不要動手動腳;另一方麵是勸被欺者“忍”,不要針鋒相對。於成龍之所以編寫《忍字歌》,其目的是為了使兄弟相幫,夫妻相守,朋友相助,妯娌和睦,鄰裏相好,同時也為了使貧民苟且偷生,讀書人破壁成龍,莊稼漢安心務農,以維護清廷的封建統治。
於成龍之治人治事均有一大特點,那就是法治和人治相結合。他常常告誡“天不可欺,地不可哄”,幹什麼事都應該憑良心,循天理。他還通過斷案來刹各種不正之風,《大清拍案驚奇·斷案精華》中還保留著一些他寫的絕妙判詞。
於成龍任羅城縣令時,兩廣地方賭博之風盛行。於成龍曾出告示嚴禁。有一天,當場捉獲賭徒數人,於公於是判道:
審得方寶泰等八名,群居終日,惟賭是務。既遊蕩而不事,複相敘以作惡。本縣疾惡如仇,對於賭博,尤所痛恨。嚐一再告誡,須知賭博為害,小則廢時失業,大則傾家蕩產。而奸近於殺,賭鄰於盜,凡地方上盜案劫案愈眾者,其地之賭風亦必熾。迭為因果,無稍差池。乃本縣苦口婆心,一再訓諭,爾輩仍漠不關心,不僅藐視王章,違抗法令,抑亦太辜負本縣善意。今已獲案,無可再恕。聚賭牟利之方寶泰,按律杖五十,枷號三月;並先遊街示眾七日,以資懲儆,枷畢再徒一年。賭徒王賓生、葉方珍、席子良、宗鬆雲、郭元裕、蕭亨豆、蕭大有,均笞八百,枷號一月,遊街七日,以為好賭者之儆。此判。
黃州某地有一座觀音庵,內有一名叫妙蓮的尼姑,身入佛門,卻不守清規,經常與地方上的無賴在一起鬼混。本縣張知縣不願多事,竟然聽之任之。於公不信,一天青衣小帽,親自去探查。不想才到庵門,即見庵門緊閉,且聽到裏麵有男女的嬉笑聲。他悄悄走近前,從門縫裏一望,果見一年少尼姑與四個青年男子席地而坐,並肩疊股,飲酒猜拳,形象不堪入目。於公不由得大怒,回去後,立刻令衙役將尼姑與四個惡少一並抓來。因是現場抓獲,審問時五人閉口無詞。於公於是下令將尼姑掌頰八百,並令她蓄發嫁人;四個惡少各重笞一千,戴枷示眾半個月。並提筆判道:
勘得淫尼妙蓮,皈依三寶,未斷七情。狂招惡少,借禪寺作洞房;高燒佛燈,比花燭更輝耀。窮凶極惡,有汙佛門;穢褻荒唐,謬雲淨戒。龍宮落發,未斬情絲;佛殿齋身,先墮欲海。貝葉仙旖,聊充錦幔;優婆禪榻,竟作巫山。應以韋陀之法杵,平爾欲火;再借金剛之寶炬,焚厥淫藪。掌頰八百,以儆貪癡,並發媒看管,蓄發價賣。惡少袁五寶、朱宗良、方寶三、方立榮、範成福,哄飲尼庵,所為何事?即無曖昧他故,而瓜田李下,不避嫌疑,亦決非善類端人。各笞一千,枷號半月。張令密邇咫尺,何竟一無聞知?其平日之廢弛職責,不勤吏治,已可概見。應候詳記大過一次,以示薄儆。地保王發元,匿不舉發,坐視傷風亂俗,亦屬有忝厥事,立即開革。抑本府又有告誡於該縣令者:牧民之責,首重敦紀;治獄之事,應貴疾惡。以如此敗法傷化之事,公然為之不忌,而該令亦不為訪拿,任其引誘狂且,招致豪奴,以佛地作淫窟,借禪門以招搖,顢頇糊塗,竟至若斯。試問所謂牧民者,所牧何事?而所謂治獄者,又所治何人?該令縱不懼考成,獨無慚衾影乎?除詳報上憲外。此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