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情況究竟如何呢?我們查閱了1997年10月版的《蔣氏族譜》(打印本),據《賀街、鍾山、平樂、蒼梧、昭平縣蔣氏族譜編纂概述》雲:
盛世修譜,世代必然,吾族蔣氏,後裔繁衍,房房發達,代代榮昌,自始祖伯齡公,傳至九十一代孫,有日升,蔣璣,日庚,蔣羲,明用(工作和),應七,其後也有勝貴,蔣光,帥境,弘道,弘業,弘泰,登秀等始祖徙粵後裔,散居位於桂西,桂東(即桂林,賀州,梧州三地區內的毗鄰縣),賀州、鍾山、平樂、蒼梧四縣蔣氏源流分布黃田、八步、裏鬆、鵝塘、蓮塘、賀街、梅花、開山、西灣、羊頭、鍾山鎮、回龍、同古、牛廟、青龍、陽安、大平、沙頭、梨埠、文堡二十個鄉鎮,境毗鄰瓜颼連綿蔓延,有境處水秀山。峰巒疊壑。麗園土肥的開山,東寨,山腳源,象腳,蘆崗,培才,泣田等村寨。亦有沿富江流域西岸定居的姬公洲,廈良,美羲,牛廟、東安、蔣屋、賀街、黃田、黃塘、黃牛山、上宋、馬興、龍科、文堡、梨埠、龍衝、臘洞、高梘、旺灣五十多個村寨,唇齒相依,交通發達,東由蒼梧沙頭起至北界山腳行程340多公裏,西由東寨起至南界開山,大平靜200多公裏,四麵分居廣,地理優越,有吾族人口數萬多人,嗣裔發達昌盛。
查賀縣誌記載,賀州處楚粵交通要道,中原文化傳至嶺南,由於地理處境多山。曆史便成萌渚,瑤族聚居之地,南宋到元代,瑤族大量遷入,賀州瑤入點總人口的百分之五到百分之七,他們經受壓迫促使其反抗。元順元統二年(1334年)唐七領導的瑤族起義,攻占賀州,震撼桂東。元順元年(1462年)至成化元年(1465年)片夷軍顏彪,湖廣總兵李震,僉都禦史韓雍率軍人廣平瑤,當時賀州社會動蕩複雜,嘉靖年間,桂西及湖廣,粵東的“士兵”相繼調到賀州屯田守險,最後定居落籍,繁衍後代。蔣氏旺族各支流具是由此因果而從湖南,廣東徙入散居賀、鍾、平,蒼梧各地,係為橫公後裔。
蔣氏遷入賀州的情況《蔣氏族譜》中還有如下記載:
“始祖日升,字清亮公,於明朝嘉靖季年間,由湖南、衡州、珠璣巷遷居廣西賀縣姬公州落藉定居。”(日升公世係)
“吾始祖自來萬、伯全二公原係全州,素居桑樟,傳至子孫各遷一方,自明朝時用太祖分享賀縣入籍,分支於賀街(長利)、蓮塘、芳林。始立江東落戶,謂之源發全州。”(蓮塘美儀蔣氏宗枝)
“自南京分派別名金陵移居廣東省潮州普寧縣可瓏村,後移居屋宗……轉徙居廣西賀縣蓮塘。”(蓮塘永慶宗枝族譜序)
“自南京分派別名金陵移居廣東潮州府普寧縣可瓏村後移居屋察分宗徙居廣西蓮塘,開基創業。”(蓮塘永慶宗枝)
“時和公本籍全州珠璣巷,有明朝中葉詮授賀邑?諭遂居於賀城河東街屋蔣能,克緣二公始遷八步下(廈)良村,至勝貴公遷開山朝陽村(今高田村)。”(開山宗枝譜)
“日庚公由湖南珠璣巷來賀卜居藍田,分生四子居各地居住不詳。”(泣田宗支)
“始祖日庚公、由湖南珠璣巷來賀卜縣藍田。生四子,分居賀州各地,除長房朝高失傳外,二房朝陽在廈良定居,也有落船訂戶,三房有些在鵝塘藍田(泣田),也有少數在廈良定居,四房朝宗一貫定居廈良寨,現有人口500人。”(八步下(廈)良宗枝)
“清康熙二十五年(1685年)光公生於福建漳州府,海澄縣,於1708年夏在閩(福建)比武、中榜示武舉,調任湖廣南路大營都雲將,抵廣捕匪,同時賀州告急,受召往富賀礦匪,並封特授高原營都司,甫棕懷遠遊擊,1711年光公在賀平亂有功,調任富賀守備,因此,光公已在賀八籍落戶。現在人口358人。”(蔣光公世係)
“始祖蔣名七公,原籍湖南,南舟府興遠且大洞鄉平宅村,兄弟七人,應七排第七,在湖南投軍,吃糧直升致大收軍,調任到梧州居住,因賀告急,派任收軍到平城,後落籍梅花住居在馬興。其他兄弟,去向不明。蔣應七公世係:現有人口183人。”(梅花宗支譜)
“蔣香土公:原籍湖南嘉禾人,仁喜後裔於民國時期因生活需要徙居賀縣步頭居住。香土公世係現有人口:37人。”(居梅花宗枝)
“吾始祖係因逃避充軍而從居蒼梧沙頭塘角村,名諱不詳,從居時間失考,由帥鏡公二子長名一國,次名一保,二公約於康熙二十年(1682年)間兩從居賀縣大平鄉,大平頭村落籍,至乾隆十三年(1749年)買下地名草禾衝(即現居地)安居樂業。現有人口86人。”(大平蔣樂宗枝)
“本宗支始祖約於康熙初期因逃避充軍來到蒼梧縣沙頭鄉塘角村居住,因資料不全,始祖名諱不祥,生二子,長名帥錦公,從居賀縣大水,大平頭村。”(沙冰塘角龍科秧地宗支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