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建築風俗。船家沒有房子,造船就像別的族群人起房子一樣,是一家的大事。造新船時需請來風水先生,按主人的年庚八字,出生年月時辰來推算動工的吉日。開工那天請來木匠師傅好好招待,燒過香求神保佑,來觀看的人都要說祝賀的吉祥話。若主人對木工手藝不滿,可另請高明,方法是主人做一道“薄鏟”上餐桌,木匠即明白主人之意,卷被子回家。
新船造好後,下水之前,要在蓬拱中間掛上一麵鏡子(照妖鏡),蓬拱上掛上數丈大紅布,插上樹枝,然後殺雞、點燭、燒香、放紙炮,以避邪。
第二天開始。開船前,忌打爛餐具,小孩不能洗澡,也不可以吃蛋,說吃蛋要打碎蛋殼,意即打爛船。
捕魚時不能穿草鞋上舢板,這樣抓不到魚。還有,出門打魚時不能看見婦女梳頭,俗謂看見婦女梳頭是打不到魚的兆頭。
二、賀州的民族邊界
賀州除漢族外,主要的少數民族是壯族和瑤族。
(一)地理邊界
漢族幾乎遍布賀州20個鄉鎮。
賀州有壯族38,019人,[3]聚居在南鄉鎮的有17,503人,占總數的46.04%。其餘分布在沙田鎮有4,534人,鵝塘鎮6,468人,大寧鎮5,075人,公會鎮1,245人,八步鎮1,593人。此外還有零星散居在賀街鎮55人,信都鎮52人,桂嶺鎮115人,黃田鎮276人,步頭鎮462人,黃洞瑤族鄉497人,蓮塘鎮92人,鋪門鎮23人,裏鬆鎮23人,開山鎮4人,靈峰鎮2人。
賀州有瑤族37,928人,其分布如下:八步鎮1,676人,賀街鎮3,372人,信都鎮112人,桂嶺鎮1,244人,黃田鎮1,572周公會鎮2,776人,步頭鎮3,638人,蓮塘鎮718人,大寧鎮1,325人,南鄉鎮172人,鵝塘鎮2,979人,沙田鎮4,260人,仁義鎮579人,裏鬆鎮2,528人,開山鎮1,732人.水口鎮1,179人,大平瑤族鄉3,344人,黃洞瑤族鄉4,720人。
由此可見.賀州民族的地理邊界十分清晰,漢族分布在交通方便、商業繁榮、水利良好、農業發達的地方;壯族除聚居在南鄉盆地外,大多分布在山口路頭;瑤族分布極為分散,幾乎都在山區、交通極為閉塞的地方。羅樹傑去黃洞瑤族鄉都江村考察,本想快一點到達目的地,坐了市交通局的吉普車前往。下午1時左右出發,40分鍾後到達黃洞瑤族鄉政府.在鄉幹部的陪同下,2時30分左右從黃洞出發去都江。說起來走路要用3小時可到達,約十二三公裏,但汽車從山區公路走,繞了一個大彎,且一路上顛顛簸簸,全身骨頭都散了架,一直到晚上8點多鍾才到達,竟用了6個小時。由於道路艱險交通局的司機不敢將汽車開回,考察完後,隻好棄車步行3個小時回到黃洞,真是汽車沒有步行快。而從鵝塘到土瑤的村寨連公路都沒有,隻有山間小路,步行進去少則五六小時,多則七八小時。
(二)文化邊界
賀州民族的文化邊界十分清晰,現以漢、壯、瑤雜居的黃洞瑤族鄉都江村和鵝塘盤穀村為個案作分析。
1.都江村民組的文化邊界
都江村是一個瑤、壯、漢三民族聚居的村落。全村共有32個自然村,37個村民小組,551戶,2,279人口,約占全鄉總人口的1/3,是全鄉最大的村,其中瑤族約1,200人,壯族380多人,其餘全是漢族。
瑤、漢、壯三個民族聚居於此,三個民族之間是否存在邊界?若有,又表現在哪些方麵呢?
(1)不同的來源。都江村各民族的不同來源是十分清楚的,除瑤族外,其他民族因為遷來時間較短,與原籍還保持著較為密切的聯係。如帶羅樹傑進山的吳品喜是壯族,他父親前幾年曾讓他的一個兄弟回南鄉老家去住,但住了一段時間覺得還是都江好,又到都江來,現在一整套生活用具仍留在南鄉。這裏的壯族要做道場、安龍等民間宗教活動都到南鄉請師傅,趕集也喜歡到南鄉去。
(2)不同的語言。都江各民族均有自己的語言,其成員內部交流時都用自己的語言。語言成為各民族認同和區分的重要標誌。
(3)不同的服飾。都江壯族以及漢族的客家人、本地人、白話人、湖南人之間已經不能從服飾上加以區別。這些族群與瑤族的年輕一代也難以通過服飾來辨別。但是老一輩的瑤族尤其是婦女和其他民族的服飾仍有較明顯的區別。瑤族男子喜用布巾捆頭,婦女喜歡戴尖頭絲線帽,瑤族男女雖已少穿傳統服裝者,但仍較喜歡穿顏色較深的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