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賀州的族群互動與民族互動(3)(3 / 3)

都江是一個相對封閉的環境,除了木材交售國家外,其他商品的生產和交換主要是在村內各族群之間進行。在都江小學旁邊有一個小市場,村內各族群的農副產品主要在這裏交換。同時,這裏和村委會所在地都是小商店集中的地方,開店的既有瑤人、壯人,也有客家人、本地人、白話人。蓮塘鎮供銷社以前在村委會旁建了一間較大的商店,因競爭不過小商店,已經倒閉,據說準備將房子賣掉,但叫價太高,目前還未找到買主。據估計,即使賣出,購買者非都江人的可能性亦極小。

都江各族群之間的經濟互動還突出地表現在不分族群的互相幫助。一是表現在不分族群的互相賒銷。在都江村村民各族群之間和族群內部的交易,賒銷十分普遍,尤其是開商店的店主們賒銷的範圍和人數則更多。我們采訪了姓屈的湖南人,他在都江大廟旁租了一間壯人的房子開商店。每年租金是360元,他說現在已經是臘月二十幾了,還有7000多元賒銷款未收回。我們發現,賒銷的手續很簡單,隻不過是在店主的一本薄上登記一下就可以了,至於什麼時候來交錢並不需注明。不過,這裏的群眾都很誠實守信,一旦自己有了錢就會很自覺地交款,不存在不願付錢的無賴。二是表現在族群雜居的自然村內,不同族群之間互相幫助幹農活的現象很普遍。你家稻子熟了,或你家伐木,或你家蓋房,大家一起幫,隻要記一下天數就行,到我家需要勞動力時,你再來幫助我相同的天數。這種頻繁的經濟互動,不僅反映了都江各族群之間的關係密切,而且相互間有高度的信任感。

注釋:

[1]據靈風村鬆木嶺桂柳人報導人郭春元報導。

[2]據靈風村小學黨支部書記鋪門人報導人黃水金報導。

[3]據靈風村小學黨支部書記鋪門人報導人黃水金報導。

[4]據靈鳳村小學黨支部書記鋪門人報導人黃水金報導。

[5]據靈風村湴塘組83歲的都人報導人鄭水華報導。

[6]據靈風村鬆木嶺83歲的長樂客家報導人黃啟華報導。

[7]據靈鳳村鬆木嶺73歲的廣府報導人蔡錫麟報導。

[8]據靈鳳村鬆木嶺59歲的長樂客家人報導人吳昌右報導。

[9]據靈鳳村鬆木嶺83歲的河源客家報導人黃啟華報導。

[10]據靈鳳村湴塘67歲的都人報導人鄭庚旺父親報導。

[11]據靈風村湴塘67歲的都人報導人鄭庚旺父親報導。

[12]據靈鳳村村主任都人報導人鄭庚旺報導,“扯紅旗”,意即放火燒。

[13]據靈鳳村鬆木嶺50歲的桂柳人報導人郭春元報導。

[14]據靈鳳村車田寨72歲的本地報導人梁技光報導。

[15]據靈鳳村鳳鵝塘57歲的鋪門報導人梁先君報導。

[16]據靈風村車田寨56歲、61歲、64歲、65歲、68歲、72歲的本地報導人梁裕仁、裕弟、裕信、木春、曉光、技光報導。

[17]據靈風村鬆木嶺60歲的信都話報導人黃木火報導。

[18]據靈鳳村鬆木嶺公會話報導人吳啟維報導。

[19]據靈風村支書54歲的長樂客家吳昌就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