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麵我們以漢族本地話、鋪門話、八都話、鸕鶿話為例,從語言學的角度試作歸納。
現今八步鎮的本地話、鋪門話、八都話和鸕鶿話有許多共同點,其中有的是4種話共有的,有的是某2種或3種話共有的。
(1)本地話、鋪門話、八都話古全濁聲母陽平字今讀塞音時讀不送氣清音.鸕鶿話古並母、定母陽平字也讀不送氣清音。
(2)本地話、鋪門話古奉母今讀p,八都話部分字今讀p。
(3)本地話、鋪門話古微母今讀m,八都話、鸕鶿話部分字今讀m。
(4)鋪門話、八都話、鸕鶿話古曉母部分字今讀f。鋪門話、八都話古溪母部分字今讀f,八都話、鸕鶿話古匣母部分字今讀f。
(5)鋪門話、八都話、鸕鶿話古澄母部分字今讀t。
(6)八都話、鸕鶿話古端母多數字今讀l。
(7)古見母中,普通話讀t的本地話、鋪門話、八都話、鸕鶿話多讀k;古溪母中,普通話讀t‘的本地話、鋪門話、八都話、鸕鶿話多讀k‘;古曉母中,普通話讀的本地話、鋪門話、八都話多讀h或x,鸕鶿話也有少數字讀h。
(8)古精母中,普通話讀t的鋪門話、八都話、鸕鶿話多讀ts,本地話讀t;古清母中,普通話讀t‘的鋪門話、八都話、鸕鶿話多讀ts‘,本地話讀t‘;古心母中,普通話讀口的鋪門話、八都話、鸕鶿話多讀s,本地話讀f。
(9)本地話、鋪門話、八都話、鸕鶿話沒有卷舌音聲母氓t、s、z。普通話的t、t、鋪門話、八都話、鸕鶿話讀作相應的不卷舌音ts、ts‘、s,本地話讀t、t;普通話的鋪門話、八都話、鸕鶿話讀作η、j或零聲母。
(10)本地話、鋪門話、八都話、鸕鶿話古見母部分字今讀k‘。
(11)本地話、鋪門話、八都話、鸕鶿話古日母多數字及古疑母部分字今讀η。
(12)本地話、鋪門話、八都話、鸕鶿話古疑母部分字今讀η。
(13)本地話、鋪門話古匣母部分字今讀零聲母。
(14)鋪門話、八都話、鸕鶿話韻母有高元音化、單元音化的趨勢,如“爬、茶、沙”讀o韻母不讀a韻母,“戴、太、排、鞋”讀a韻母不讀ai韻母,“乖、怪、快”讀ua韻母不讀uai韻母。
(15)本地話、鋪門話、八都話、鸕鶿話古假開二麻部分字今讀ia。
(16)本地話、鋪門話有-m、-p、-t韻尾,八都話、鸕鶿話沒有。
(17)八都話、鸕鶿話日止開三支脂之部分字今讀l。
(18)本地話、鋪門話聲調保持了古漢語平上去人各分陰陽的格局;八都話、鸕鶿話平上去各聲分陰陽,入聲不分。
(19)幾種話有相當數量的相同的方言詞。如:
(20)表示動物的性別,格式都是“動物名稱+修飾語”。
(21)有“阿”、“佬”、“婆”、“仔”等詞綴。如阿三、傻佬、肥婆、後生仔等。
(22)時間副詞“先”放在它所修飾的詞語之後。如:行先(先走)、看先(先看)、講先(先說)等。
語言上的共同點,往往是人們日常交往中產生認同感的基礎。造成以上4種話共同點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共同的來源,如鋪門話和本地話都源於粵方言,八都話和鸕鶿話都源於湘方言。由於有共同的來源,在語言特征上就顯示出一些共同的特征。二是語言間的相互影響。賀州語言環境複雜,除以上4種話外,還有白話、客家話、信都話、七都話、九都話、桂林話、壯語、瑤語,幾乎每個賀州人都是多語人。在賀州,一個人會六種話是平常的事。這樣的語言環境,語言間的相互影響是不可避免的。
三、服飾認同
服飾認同表現在靈鳳村各族群上最為透徹。在筆者的田野作業中,無論筆者親眼所見,還是問及哪一輩人、哪一族群,其服飾都是千篇一律。衣服為琵琶襟,九顆布紐扣,褲子為大襠褲,大褲筒,四寸白布腰,無扣無皮帶,係時左一折右一折,然後向內翻轉即可,俗稱“唐裝”。不為人留意的是,舊時著唐裝的老人多不穿內褲,小便十分方便。經過若幹年的變遷,這種服飾仍保存在部分老人身上。現今,受外麵世界的影響,中青年人都穿上了西裝、夾克、皮鞋,他們認為,以往的服裝(指唐裝)扣子多,難和,且色調單一,而現今的西裝簡捷、方便,因而認同觀念為之一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