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由於雙重認同的調適,一方麵其可以滿足人們對族群身份的認同,即人們可以根據語言、宗教、地域、習俗、意識等文化因素而確認不同的族群;另一方麵其又可以滿足人們對民族身份的認同,這在統一多民族的國家,既具有政治性,也具有文化性,所以在中國,乃至世界上,漢民族所有族群都對漢民族作民族身份認同,使之能夠以“大一統”的麵貌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注釋:
[1]《禮記·王製》雲:“夏後氏收而祭,燕衣而養老。殷人睥而祭,縞衣而養老。周人隻而祭,玄衣而養老。”鄭玄《注》雲:“夏而改之,尚黑而黑衣裳,殷尚白而縞衣裳,周則兼用之,玄衣素裳。”
[2]《禮記·明堂位》。
[3]《劄記·檀弓上》雲:“夏後氏堲周,殷人棺槨、周人牆置以翣。”
[4]《論語·八佾》雲:哀公問社於宰我。宰我對曰:“夏後氏以鬆,殷人以柏,周人以粟。”
[5]《爾雅·釋天》雲:“夏曰歲,商曰祀,周曰年。”
[6]《禮記·在記》雲:“夏道尊命”,“殷人尊神”,“周人尊禮”。
[7]《左傳》僖公二十三年。
[8]《左傳》宣公三年。
[10]王育民:《中國人口史》,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92頁。
[11]王育民:《中國人口史》,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13、297、249、515頁。
[12]《遼史·太宗本紀》。
[13]劉祁:《舊潛誌》卷十二,《辨亡》。
[14]《金史·章宗紀》四。
[15]關於漢民族各族群的詳細論述,請參閱徐傑舜主編:《雪球——漢民族的人類學分析》,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
[16]徐傑舜:《漢民族發展史》第一編起源,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92年。
[17]《隋書·南蠻傳》。
[18]《通典》卷一八七《南蠻》。
[19]《隋書·地理誌上》。
[20]《隋書·地理誌上》。
[21]《隋書·地理誌下》。
[22]費孝通等:《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北京,中央民族學院出版社,1989年,第13頁。
[23]張齊:《他們是古羅馬人的後裔嗎?》,《羊城晚報》。2000年2月10日,A1版。
[24]陳劍平:《翻讀開封千年“猶太史”》,《羊城晚報》,2000年2月11日,A1、A6版。
[25]陳初越、李開遠:《錫蘭王子後裔隱身泉州》,《羊城晚報》,2000年2月21日,A1版。
[26]胡育穎、胡傑:《鶴山源氏源出鮮卑》,《羊城晚報》2000年2月22日,A2版。
[27]費孝通等:《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第13頁。
[28]費孝通等:《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第6頁。
[29]徐傑舜:《漢民族發展史》,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92年,第215~22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