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在接受拜將儀式後,漢王就座。漢王說:“丞相多次向我推薦將軍,將軍用什麼計策來指教我?”韓信致謙,於是問漢王說:“如今你向東去爭奪天下,難道對手不就是項王嗎?”漢王說:“是的。”韓信說:“大王自己估計在勇敢、凶狠、仁慈和力量各方麵,跟項王相比怎麼樣?”漢王沉默了好久,說:“我不如項王。”韓信拜了兩拜,祝賀說:“我韓信也認為大王是不如他的。不過,我曾經侍奉過他,請讓我談談項王的為人吧。項王厲聲怒喝時,很多人都嚇得膽戰心驚,但是他不能任用有才能的將領,這隻不過是匹夫之勇罷了。項王待人仁慈有禮,言語溫和,部下有人生了病,他會流著淚把自己的飲食分給他們。當手下的人有了功勞應當賜封爵位時,他卻把刻好了的印章拿在手裏,玩弄得磨去了棱角,卻舍不得給人家,這就是所謂的婦人之仁。項王雖然稱霸天下,使諸侯臣服,但不占據關中卻定都彭城,又違背義帝的約定,而讓自己親信喜愛的人稱王,諸侯們都不服。諸侯看到項王遷徙、驅逐義帝,也都驅逐原來的國君,然後自己在好的地方稱王。項王的軍隊所經過的地方,沒有不遭受摧踐毀滅的,天下的人都怨恨他,老百姓不願歸附他,隻不過是迫於他的成勢和力量罷了。他名義上雖然是霸主,實際上已經失去了天下人的心。所以說他的強大容易變為弱小。現在大王如果確實能夠采取和他相反的做法,任用天下勇敢的人,有什麼敵人不能誅滅!把天下的城池封賞給有功的臣子,還有什麼人會不心服!率領正義之師,順從想東歸的戰士的心意,有什麼敵人不能被打敗!況且三位秦王原是秦將,率領秦地的子弟兵已經好幾年了,被殺死和逃跑的士兵多得無法計算,又欺騙他們的部下向諸侯投降,到達新安以後,項王用欺騙的手段活埋了秦軍已經投降的士兵二十多萬,隻有章邯、司馬欣和董翳得以逃脫。秦地的父老兄弟對這三個人,都恨入骨髓。如今項羽硬借威勢讓這三個人稱王,秦地的百姓沒有誰愛戴他的。大王進入武關之後,對百姓秋毫無犯,廢除了秦朝的苛刻法令,與秦地的百姓立約,隻頒布了三條法令。秦地的百姓,沒有誰不希望大王能夠在秦地當王的。按照諸侯的約定,大王應該在關中做王,對此,關中的百姓都是知道的。大王失掉關中的封爵進入漢中,秦地的百姓沒有誰不遺憾的。如今大王起兵東進,三秦之地隻要發布檄文就可平定它。”漢王聽了十分高興,自認為得到韓信太遲了。他聽從了韓信的計策,部署各將領的攻擊目標。
八月,漢王起兵東出陳倉,平定了三秦。漢二年,出函穀關,收服了魏地和河南一帶,韓王、殷王都投降。於是漢王聯合齊國、趙國共同攻打楚國。四月,到達彭城,漢兵戰敗潰散而回。韓信又收編士兵跟漢王在榮陽相會,在京縣、索亭之間打敗了楚軍,因此楚軍始終不能西進。
上麵眾多例子都以鐵的事實證明了人才對於成敗是至關重要的。然而,什麼是人才呢?對這個問題,往往沒有一個確定之論,許多人都是根據個人的好惡來確定人才的標準,最終必然是自誤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