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北京頤和園有異曲同工之妙的,還有大量匾額存在於全國各地的園林之中,例如北京的北海、中南海、玉泉山、香山、恭王府,承德的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蘇州的拙政園、留園、網師園,揚州的個園、何園和杭州的西湖等等,匾額之多,內容之豐富,實在不能一一列舉。
作為五嶽之首的泰山,它不僅是世界著名的風景勝地,也是中國曆代封建帝王來此封禪、祭祀的重要場所。當然,這樣一處風景優美且具有非同尋常曆史意義的遊覽勝地,更是騷人墨客和學者名流的向往之地,同時也因為有了他們的到來,而使泰山擁有了諸多匾額牌牓之珍品。例如,從山腳下的岱廟、遙參亭沿著登山道路攀登至碧霞祠、玉皇頂,在廟宇之內、山路之峰、山道兩旁都布滿了值得人們留意的諸多匾額。它們並非單獨製作的懸掛牌匾,而是直接題刻於建築物或碑石上之額,即坊額或碑額。坊額,是刻於牌坊上者,按牌坊來說,於漢唐時期中國城市中的坊裏製度,在坊門上書寫坊裏名稱之額,也即是匾額源流之一種。泰山之牌坊甚多,在登山正路上標誌登山行程和位置的,有遙參坊和岱宗坊等無數匾額珍寶,它們不僅標誌出建築物的名稱和內涵,而且指示著登山行程或其有特殊意義的含義。這裏除了殿閣亭台等建築物上的匾額外,有兩種形式的“一天門”、“二天門”和“中天門”等,每一個坊都標示出登山所在的位置和行程之約計。如行至中天門石坊時,便可得知已至行程之半,且此處亦為停歇觀賞美景之最佳處。在這條登山路上,還有特殊之石坊,坊上題額記載了曆史上曾在此發生的重要事件,故而值得一書。例如,一天門紅門宮前一座明代石坊上,就醒目地題寫了“孔子登臨處”的坊額,這就是後人為了懷念孔子登泰山而作。例如,在中天門之北有一方“五大夫鬆”石坊額,同樣是後人為了記敘秦始皇登泰山在此遇雨避於樹下,並賜封該樹為五大夫這一故事而題寫的。如此等等,在泰山之上可以說是比比皆是,不一而足。
碑額,顧名思義是標冠碑刻之名,概括碑文內容的畫龍點睛之筆,書法藝術價值甚高,往往以篆籀或隸楷大字為之。例如,泰山岱廟內之秦、漢、晉、唐、宋、元、明、清曆代之諸多碑刻,其中不少碑刻就具有極為重要的曆史價值和藝術價值。當然,刻於泰山之碑中當首推岱頂大觀峰之《紀泰山銘》這一巨碑,該碑為唐開元十四年(公元726年)唐玄宗李隆基封禪泰山時所書。在高十三點三米的“紀泰山銘”碑上,共題刻有九百九十六字,被稱為“自漢唐以來碑碣之雄壯未有及者”,不僅其碑文書法開“唐隸”之一格,而且其碑額“紀泰山銘”四個大字,同樣是雄渾古樸,冠帶全碑。至於由後人在其上加刻的“天下大觀”四字,雖雲極盡稱頌之諛辭,實則有損於原貌也。因為坊表和碑首之匾額,在中國匾額文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故在此加贅數言。
以上所舉應縣木塔、北京頤和園和山東泰山三處,雖說是匾額較為集中之地,且各有其鮮明的特點,但也僅是中華匾額群星中之數顆,其它各地各種類型的匾額彙集之處,可以說是數不勝數。例如,北京之故宮,山東曲阜之孔廟、孔府、孔林,全國各地之祠堂、寺觀、名山勝景等等,所在皆是,實在是無法一一例舉。
匾額,由於它是集語言、書法、字印、建築和雕塑於一體的綜合藝術形式,因而有著極為豐富的內容,一方名匾,既要有較強的思想性,又要有感人的藝術性。精妙的內容,可以引發人們進行哲理性的思考和豐富的聯想;優美的形式,則可以使人們得到藝術上的熏陶和享受,許多名匾還可以講出諸多妙趣橫生的故事來。例如,北京頤和園中諧趣園內的一塊“知魚橋”的坊額,以及江蘇無錫惠山園中的一塊“知魚檻”匾額,就包涵了一個十分有意義的中國古代哲學故事,即它們都出自《莊子》的濠梁問答(濠上):莊子與惠子遊於濠上,莊子曰:“倏魚出遊從容,是魚之樂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之不知魚之樂?”當然,匾額既是騷人墨客益智抒情的領域,也是廣大群眾文化活動的形式,它雖是陽春白雪,但也能雅俗共賞。
總之,中國作為一個曆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又是文物古跡保存最為豐富的國家之一,其匾額可謂是遍布神州大地,浩若煙海,而要將所有匾額全部收集起來,實是一件難事,即便在這裏列舉所謂名匾也難以概全,至於具體匾額的內容與書法藝術、雕刻藝術、製作技藝等等,更不是這部書所能全部承載並闡述深透的。如此,還是請讀者從書中去領略、參悟或到親自現場去觀覽體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