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新中國以來(3)(1 / 2)

既然黃鶴樓贏得古人如此之青睞,現代人自然也不甘落後。於是,由他們題寫的各種匾額便高高地懸掛其上,如黃鶴樓頂層東、南、北三麵簷下的“楚天極目”、“南維高拱”和“北鬥平臨”匾額,及底層東、西、南、北四麵簷下的“浪下三吳”、“氣吞雲夢”、“勢連衡嶽”和“雲橫九派”匾額等。當然,這裏要特別提出的則是由現代著名書法家舒同題寫懸掛在頂層西麵簷下的那方題名匾——“黃鶴樓”。

在高一點五米、寬三點二米黑地金邊的“黃鶴樓”匾額上,除了款署“1984年2月”和“舒同題”之外,匾文“黃鶴樓”三字,真可謂是筆勢老辣勁利,布局法度謹嚴;其渾厚雄健,大氣磅礴,深得顏魯公書法之神髓,其結體於緊湊中顯舒闊,遒麗中露俊逸,兼蘊諸家之長而獨具一格。尤以“鶴”字儼若窈窕雙禽,交相依偎,其逗逑迎睇之狀,親暱依戀之情,暢發豪端;主賓拱揖,以靜待動,刻畫入微;極具藝術韻味,並饒有一番新意。

於公元1905年出生在江西東鄉縣的舒同,自幼貧寒,六歲學書,八歲立誌苦練,十四歲時其書法已在家鄉展露頭角。公元1925年,舒同投身革命,曾參加二萬五千裏長征,曆任人民軍隊師以上機關秘書長、宣傳部長、政治部主任等職。戰爭年代,從軍的舒同從未棄筆;公元1949年擔任地方領導職務後,在工作之餘依然是臨池不輟,長期以來其書法藝術深受世人珍愛。特別是公元1981年5月舒同當選為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後題寫“黃鶴樓”匾額時,他已是年近八旬高壽的老人了。

12.北京清華大學“晗亭”

位於北京海澱區清華大學校園內的晗亭,是為了紀念著名曆史學家、民主戰士吳晗而建,由鄧小平題寫的著名“晗亭”匾額就懸掛在這座小亭的內簷正麵。

於清宣統元年(公元1909年)出生的吳晗,原名吳春晗,字辰伯,浙江義烏人。公元1935年,吳晗從北平(北京)清華大學曆史學係畢業後留校任教,專門講授明史。公元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吳晗輾轉南下任教於昆明的雲南大學和西南聯大。公元1943年7月,吳晗加入中國民主同盟。公元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後,吳晗被任命為清華大校務委員會副主任、文學院院長和曆史係主任等職;同年11月當選為北京市副市長,公元1951年9月又擔任北京市文教委員會主任。公元1959年,已經有了兩年中國共產黨黨齡的吳晗,積極響應毛澤東主席的建議,開始深入研究明朝禦史海瑞,並先後發表了《海瑞罵皇帝》、《論海瑞》等文章和曆史劇《海瑞罷官》等。公元1961年10月,吳晗參加中共北京市委《前線》雜誌“三家村劄記”專欄的撰寫,寫了大批有影響的曆史文章。不料,在文化大革命期間,由於《海瑞罷官》和《三家村劄記》等問題,吳晗遭受了極為野蠻而殘酷的鬥爭和迫害,於公元1968年被捕入獄,第二年10月10日被迫害致死。公元1979年7月,經中共中央批準,中共北京市委為吳晗冤案徹底平反,恢複其政治名譽。公元1984年,清華大學為了紀念這位秉性正直、敢講真話的著名學者,遂建起了這座“晗亭”。

坐北朝南的晗亭,是一座灰筒瓦四角攢尖頂的小亭,亭內繪有蘇式彩畫,其內簷正麵就懸掛著著名的“晗亭”橫匾。寬一點二五米、高零點六米的“晗亭”匾額,黑地金字,下款紅字,書有“一九八四年八月三十一日,鄧小平同誌題”幾個字。據說,清華大學在營建該紀念亭時,曾寫信給鄧小平同誌請求題匾,小平同誌欣然應允,不久即寄來“晗亭”二字榜書。不過,由於該榜書上未曾署名,故清華大學在製匾時便代署上了小平同誌的姓名及年款。在這方匾額上,擅長行書的小平同誌卻題寫了楷書匾文,字體結構嚴謹,意態凝重。

另外,據說在公元1984年10月26日在“晗亭”舉行揭幕典禮之前,彭真同誌還題詞道:“吳晗同誌以一個勤奮治學追求真理不斷進步的曆史學家和愛國的民主主義者,轉變為共產主義者的道路,是本世紀我國知識分子前進的光明大道。”這也許是在清華園內營建“晗亭”的一種原由吧。

13.北京“同仁堂”

位於北京前門外大柵欄街路南的同仁堂藥鋪,是中華傳統醫藥著名的老字號,由啟功題寫的“同仁堂”匾額就懸掛在該老字號的店堂內。

創立於清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的同仁堂,其創辦人是曾在清宮太醫院任職的樂尊育。這位精通古代醫藥方書的樂尊育,自開設同仁堂後就嚴格按照方書研製中醫成藥,由於其恪守“炮製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的傳統理念,樹立“修合無人見,存心有天知”的自律意識,使同仁堂中成藥以“配方獨特、選料上乘、工藝精湛、療效顯著”而名冠京師。於是,自雍正元年(1723年)開始,同仁堂正式為清皇宮禦藥房供奉用藥,前後曆經八代皇帝,長達一百八十八年之久。在這一過程中,不僅造就了同仁堂人在製藥過程中兢兢小心、精益求精的嚴細精神,而且其產業也因借助官府勢力得以迅速發展,從而壟斷了中華國藥產業。如今,同仁堂在境內外已經擁有兩家上市公司,連鎖門店、各地分店及遍布各大商場的店中店達六百餘家,海外合資公司及門店二十家,遍布十四個國家和地區,產品行銷四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僅僅在北京,同仁堂就在大興、亦莊、劉家窯、通州和昌平建立了五個生產基地,擁有四十一條生產線,能夠生產二十六個劑型一千餘種產品。其中,虎骨酒、安宮牛黃丸、紫雪散、大活絡丸和女金丹,已經成為同仁堂最有名的“五大王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