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仁堂藥鋪在創建這一中華著名老字號的過程中,除了在公元十八世紀中期曾一度典與他人外,兩百多年來一直是由樂尊育的後人所經營,故有“樂家老鋪”之稱。也許是因為同仁堂與愛新覺羅氏王朝擁有曆史淵源的關係,由啟功題寫的“同仁堂”黑地金字巨匾就懸掛在店堂內。啟功那既繼承傳統又在字體間架處理上有所獨創的匾文書法,與同仁堂老字號相映成輝,光輝無限。
公元1912年出生的啟功,是愛新覺羅皇族後裔,字元白。年幼時,啟功就酷愛書法,因家族淵源而得以遍臨名帖,並融會貫通逐漸形成自己的風格,曾擔任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屬於真正自學成材的大書法家。其實,以書法盛名揚世的啟功,對古典文學和曆史也有著極為高深的造詣,曆任輔仁大學、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在教學上兢兢業業,在學術研究上精益求精,堪稱是一代國學大師。
14.北京“戴月軒”
位於北京東琉璃廠路北的戴月軒湖筆徽墨店,是琉璃廠文化街上唯一一家以人名作店名的老字號,著名的“戴月軒”匾額就懸掛在店鋪的門楣上。
清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出生於浙江湖州的戴月軒,名斌,號月軒,幼年時從家鄉來到京師,在賀蓮青湖筆店當學徒。由於戴月軒學藝刻苦,在短短幾年內就掌握了羊毫、狼毫及紫毫的製作方法,即未曾出師就已小有名氣。清光緒末年(公元1908年),戴月軒出師後經過幾年的努力,於民國五年(公元1916年)在東琉璃廠開設了屬於自己的一間以經營湖筆為主的前店後廠式筆墨店,並以自己的名字為店名。湖筆,原產於浙江天興縣的善璉鎮,因該地在曆史上屬於湖州管轄,故稱之為“湖筆”。根據使用原料的不同,湖筆可以分為羊毫(羊毛)、紫毫(兔毛)、狼毫(黃鼠狼尾巴上的毛)和兼毫(前三種毛的混合物)四大類,有兩百五十多個品種規格。其中,羊毫最軟,紫毫最硬,狼毫銳而健,兼毫則剛柔相濟。製造湖毛的關鍵,在於毛尖上那段透亮的部分,即稱之為“穎”,而要製成一支湖筆則需經過七十多道工序,且每道工序的要求都十分嚴格。因此,戴月軒為了保證自己店鋪製造湖筆的正宗性,不僅堅持所有原料由浙江湖州進貨,而且還親自進行加工製造,確保每一支湖筆內外優美,具有尖、齊、圓、健四大特點,不合格者寧可燒掉也不許出售。故此,由戴月軒製造的湖筆做工精細,品質精良,具有“提而不散,鋪下不軟,筆鋒尖銳,剛柔兼備”的特點,深受文人墨客和書畫家的喜愛。
以製售湖筆而聞名的戴月軒,原店名“戴月軒筆墨莊”,後改“戴月軒筆鋪”,今直接名為“戴月軒”。公元1959年,戴月軒以八十五歲高齡去世後,得其真傳的弟子鄭存宗繼續在“戴月軒筆鋪”服務,並使“戴月軒”品牌名揚全國。公元1985年,“戴月軒筆鋪”重新開業時建有麵闊五間硬山合瓦清水脊的平房店鋪,經營範圍仍以湖筆為主,兼售其它各種名筆和文房四寶。特別顯眼的是,由著名書法家陳半丁書寫的“戴月軒”匾額,就高高地懸掛在店鋪正麵門簷下。長一點六米、寬零點八二米的黑地金字“戴月軒”橫匾,匾文行筆自然,三字中五個豎筆挺拔而富於變化,使字勢俊逸豐茂。署款“陳半丁”的這方匾額,下麵鈐有“陳年”和“半丁”兩方印章。早年深受任伯年與吳昌碩教授的陳半丁,是浙江紹興人,後久居北京,擅長繪畫與篆刻,是中國著名的書畫大家。
15.四川成都“第一禪林”
位於四川成都北郊金牛區青龍鄉的昭覺寺,在漫長的曆史長河中不僅屢有毀建,而且名稱也多有變化,但“第一禪林”的地位似乎不曾動搖,這從高高懸掛在雄偉山門上的著名“第一禪林”匾額上可得佐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