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重讀古典詩文(2)(2 / 3)

自古以來,福安就享有“名茶之鄉”的美譽。創建於明末清初的坦洋工夫茶,早在1915年,就與貴州的茅台酒,一起榮獲巴拿馬國際博覽會金獎。酒與茶,是中國對世界三大飲料的兩大貢獻,前者剛烈,如堂堂之男子;後者柔美,如窈窕之女郎。如果說,茅台酒代表中國的陽剛之氣,那麼,坦洋工夫茶,不就是華夏大地的掌上明珠!難怪,全國最早的茶葉研究所,最早的茶葉職業學校,早在20世紀30年代,就在福安落地生根!而今,福安位列全國第二產茶大縣,規模宏大的茶葉銷售市場——“中國海峽大茶都”,又在這一方熱土上,抽枝吐葉,開花結果。

福安多福,福在水。

這裏的水,流成溪,名富春溪。她蜿蜒百裏,四季如春,春色無邊。從前,她是一名村姑,天生麗質,“養在深閨人未識”;而今,她是一名新星,在全國“十佳旅遊線路.閩東北親水遊”中,嶄露頭角,光采照人。且看她,輕移蓮步,輕舒玉臂:一手牽來屏南的鴛鴦溪、白水洋,一手攬住福鼎的“海上仙都”太姥山,山的姿容,海的韻致集於一身,可謂左右逢源,顧盼生輝,風情萬種!

這裏的水,彙成江,名賽江。好一個充滿動感的“賽”字,讓浩浩蕩蕩一江碧波,頓成一條藍色而透明的跑道,於是,在江濤的歡呼聲中,在海濤的喝彩聲中,便有百舸爭流,千帆競發,更有一艘艘艨艟巨艦,乘風破浪,駛向太平洋!

且看賽江兩岸,一個個船塢如嬰兒誕生,一簇簇焊花如禮花飛濺,一架架龍門塔吊如紅色大力士巍然挺立。三大船舶工業園區,近百家造船、拆船和涉船企業,使福安一躍成為全國最大的民間船舶修造基地。遙想數十年前,當這裏還是沉寂的小漁港時,上海江南造船廠一條萬噸輪下水,舉國便為之歡騰。如今,光這裏的一家民營廠,其十萬噸級的船塢上,就靜悄悄躺著一條八萬噸級的新貨輪。塗滿防鏽漆的巨大船體,猶如一根紅色的利箭,正等待著開弓發射的命令。

賽江下遊出海口,是國家一類對外開放口岸白馬港。這,又是一個充滿力度與速度的好名字!通江達海的福安,造船出海的福安,不就是一匹插上雙翼的白馬,正揚鬃奮蹄,奔向明天嗎!

福安多福,福在城。

攀登旗頂山,背倚淩霄塔,或驅車旋上天馬山,佇立於觀音閣下,極目遠眺,福安全城曆曆在目。也許,七百多年前,鄭寀詩中所寫的“龍”啊“鳳”啊“古井”啊什麼的,早已時過境遷,難尋蹤影,但城在山中,水在城中的大格局,依然不變。“四麵羅山”,依然繞城環翠如屏障;“一條帶水”,依然穿城而過似玉帶。就連富春溪岸的古樟林,也依然青春煥發;桃花洲上的蘆葦蕩,也依然野趣盎然;綠樹紅樓環襯中的古蓮花池,也依然清波蕩漾……

感謝老祖宗,為子孫留下青山綠水的無價之寶,更感佩建國60年來,福安的勞動者、建設者和創業者,在當年阡陌縱橫的韓陽阪山間小盆地裏,建起無數華樓美廈,拓開無數長街大道,使這裏成為閩東人口最密集,文化、教育、衛生、科技、體育設施最齊全,人流、車流、物流、資金流最充沛,商貿活動最活躍最繁華最熱鬧也最時尚的生態之城、文教之城、商貿之城……

當然,最令市民引為自豪,最令外人刮目相看的,還在於它是中國首屈一指的電機電器之城。且看城東的秦溪洋工業園區,那一大片花園式的新廠房,有如千軍萬馬,排列成縱橫有序的方陣,就是這一現代產業集群的縮影。回眸50年前,就在這裏的荒灘上,草棚裏,人們用手工敲打出第一台仿照蘇製的交流電動機,被《人民日報》譽為“山窩裏飛出金鳳凰”。50年後的今天,金鳳凰的“金蛋蛋”已孵化出800多家企業,年產值超過百億,其產品,大到軍用發電機組,小到海豚式的按摩棒,行銷120多個國家和地區……

倘若“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唐代大詩人王維,果真騎鶴來此一遊,麵對這史無前例的現代奇跡,寫慣田園詩和山水畫的他,不知該如何落墨,如何下筆?

福安多福,福在人。

君不見,古有三賢:薛令之兩袖清風,千古流芳;鄭虎臣一心鋤奸,萬民稱頌;愛國詩人謝翱,則以滿腔熱血,寫就“天地間之至文”(黃宗羲語)!他們,雖官不上一品,財不足百萬,但一個個都是頂天立地的忠義之士。

先賢們的這一優良傳統,千秋之後,依然一脈相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