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中國民間飲食文化(1)(1 / 3)

民間節日食俗

我國飲食品種繁多,節日食俗亦見豐采。春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從它的前夜除夕就開始熱鬧了。除夕那天,家家戶戶都要吃很豐盛的年夜飯。一般,飯前都要祭祖,將食物分出少許,獻給祖先,以表紀念。然後全家老小聚在一起,吃團圓飯。在北方,除夕都要包餃子。半夜零點一過,便下鍋煮起來。蒸餃、煮餃、水餃,不一而足。有的家庭主婦還在水餃中按入銅錢,誰吃上就算交上好運。在南方,初一的清晨都要吃年糕和湯圓。“年糕”頗寓深意,一是祝禱來年穀物豐收(“年”有穀物成熟之意),二是寓意步步高升,一年更比一年好(“糕”、“高”同音)。“湯圓”則象征合家團圓。為了預示新年節慶有餘,有些民族初一有吃魚的習俗。在侗族人的家鄉,每年初一,都要從魚塘抓來又大又鮮的鯉魚,或炸,或蒸,或燉,或燒,希望吉慶有魚(餘)、五穀豐登,餘錢餘糧。元宵節,是我國又一重要傳統節日。元宵節期間,民間都有吃元宵的習俗。元宵俗稱“湯圓”,以其圓形圓音,寓意合家團圓,吉利平安,和和美美。當然,元宵的吃法,各地也不完全一樣。在浙江寧波,元宵的餡,以黑芝麻、白糖、豬油調製而成,煮熟後皮簿透餡,油潤香甜,湯裏灑上幾片桂花,美不可言。安徽安慶韋家巷的湯圓,聲名遐邇,湯汁特別鮮美,回味無窮。在陝西,還有喝元宵茶的習俗。當地元宵茶中,放入很多菜蔬和水果,頗有特色。中國曆代文人對元宵頗多讚譽。有詩稱湯圓:“團團秫粉,點點蔗霜,浴以清水,清甘且香。”如此厚譽,難怪世世代代的人們要以湯圓為元宵節的必食佳品了。每年五月初五,是我國又一重要傳統節日——端午節。傳統的農曆以地支紀月,正月建寅、二月為卯,五月為午。而“端”即初之意,所以五月初五叫端午。由於端午是暑天之始,各類病毒開始活躍,所以民諺稱:“端午節,天氣熱。‘五毒,醒,不安寧。”人們從這一天開始防病解毒。端午那天,家家戶戶門前懸掛白艾、菖蒲,這是借助它們的特殊氣味,驅除邪氣,消去病毒。喝雄黃酒是端午節期間防毒、解毒的又一重要措施。雄黃,又名雞冠石,一種常用的中藥,對各種皮膚真菌、金色葡萄球菌、變形杆菌有抑製作用。雄黃酒即在酒中浸泡雄黃和菖蒲根而成,端午節喝此酒,一示節慶,二為健身,合家團聚時都喝它。大人喝後,還在小孩額上畫個“壬”字,寄寓驅除百病的願望。

與此相關,端午節的又一個重要食俗,就是吃粽子了。此風俗流傳了1000多年。粽子越做越好,品種也越做越多。粽子有南北之別,餡有葷素之分。

在南方,蘇州、紹興、寧波的粽子最負盛名,其餡心多是豆沙、棗泥、成肉、火腿等。北方則以北京的江米粽子為典型,其餡心多是小棗、果脯。粽子的形狀也越做越多,三角粽、四角粽、枕頭粽、寶塔粽,不一而足。在中國,吃月餅是中秋節最有典型意義的食俗了。農曆八月十五這一天,月亮特別的圓。人們都喜歡在這一天合家團聚,邊飲酒賞月,邊吃月餅。中秋吃月餅的習俗已有相當多年了。早在明代,已有大量關於月餅的記載。沈榜《苑署雜記’民風》“八月饋月餅”注雲:“士庶家俱以是月造月餅相遺,大小不等,呼為月餅。市肆至以果為餡,巧名異狀,有一餅值數百錢者。”可見當時吃月餅之風已相當盛行。關於賞月和吃月餅的詳情,明代不少野史筆記都有記載。《明宮史》就記雲:在京師,初一起,就有人在賣月餅。加上西瓜、藕,即是相互饋送的禮物。至十五,家家供月餅瓜果,月上即焚香,開懷暢飲,“多竟夜始散席者”。如剩月餅,“仍整收於幹燥風涼處,至歲暮合家分用之,曰‘團圓餅’也”。

少數民族食俗種種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由於曆史淵源關係,各地少數民族的飲食習俗很不一樣。

我們先看滿族人的飲食文化。滿族以定居耕作為主業,狩獵為副業。主食高粱、糜子、小米、玉米、麥粉、大豆等,野豬、麅、鹿、熊、虎、獐、兔等也是他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食品,但忌食狗肉。豬肉是他們最喜愛吃的食品,每年年節、祭祀都要殺豬。其中,特別喜歡吃的是白煮豬肉、白血腸、小肉飯等。他們常吃的是秫米麵、椴葉餑餑、蘇葉餑餑、炸餃子、柿肺等。除夕之夜,台家團聚辭歲,吃餃子。過年時,還要吃“年餑餑”等。

藏族大部分居住於青藏高原和四川西部地區。由於地理環境、氣候條件和宗教的影響,形成了一些獨特的飲食習俗。日常的主要食物是糌粑、酥油茶、牛羊肉、奶子。糌粑是用以青稞炒熟磨製成的麵粉,用酥油茶或青稞酒拌和,捏成小團而食。食用時一般不用筷子,以手在碗中邊捏邊吃。吃肉時,將大塊肉煮熟,以刀割食之。藏族人很重視藏曆新年。年前,要趕製酥油茶,釀青稞酒,炸各式酥油果子。酥油是從牛、羊奶中提煉出來的。酥油與茶水、鹽打製成的酥油茶,既可提供熱量,又可禦寒、生津、止渴,是很適合高寒地區的一種飲料。

蒙古族主要分布於內蒙古、青海、甘肅、新疆和東北的一些地方。這個民族食俗的最大特點,就是以肉和奶為主食。他們稱肉為“紅食”,奶為“白食”。紅食,以牛肉和綿羊肉為主,也吃駱駝肉和山羊肉。烤羊肉、燉羊肉、手扒羊肉是常吃的菜肴。白食分兩類,一類是食品,一類是飲料。食品類主要有奶豆腐、酸奶、奶酪、奶酥、奶皮、奶油、黃油等。最有特色的是被譽為“塞北三珍”的“醍醐”、“酥酪”、“馬奶酒”。這些都是奶中珍品,蒙古族人很是喜愛。奶飲料主要指牛奶,或指駱駝奶、羊奶。蒙古族還以炒米、餡餅等米麵食品為主食。蒙古族最高檔次的食肴,便是全羊席,全席有菜肴112品,點心16種,8人一桌,別有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