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倡議編撰《東方文化集成》(1)(2 / 2)

但我們對於絲織物和鋼刀的中國起源論堅信不疑。對於諸如泥漿——水泥等其餘問題,它們有99%的可能性也是起源於中國。

我們這樣一來就可以理解安息——薩珊——阿拉伯——土庫曼語中一句話的重大意義:“希臘人隻有一隻眼睛,唯有中國人才有兩隻眼睛。”約薩法·巴爾巴羅於1471年和1474年在波斯就曾聽到過這樣的說法。他同時還聽說過這樣一句學問深奧的表達形式:“希臘人僅懂得理論,唯有中國人才擁有技術。”

關於一隻眼睛和兩隻眼睛的說法,我還要補充一點:其他人同樣也介紹了另外一種說法,它無疑是起源於摩尼教:除了以他們的兩隻眼睛觀察一切的中國人和僅以一隻眼睛觀察的希臘人之外,其他的所有民族都是瞎子。

我之所以這樣不厭其煩地引這許多話,絕不是因為外國人誇中國人有兩隻眼睛而沾沾自喜,睥睨一切。令我感興趣的是,在這樣漫長的時間以前,在波斯和阿拉伯地區就有了這樣的說法。我們今天不能不佩服他們觀察的細致與深刻,一下子就說到點子上。除了說中國沒有理論我不能同意之外,別的意見我是完全同意的。在當時的世界上,確實隻是中國和希臘有顯著、突出、輝煌的文化。現在中國那一小撮言必稱希臘的學者們或什麼者們,可以憬然醒悟了。

但是這也還不是令我最感興趣的問題。我最濃烈的興奮點在於,正如我在上麵所說的那樣,暢談東西文化之分,極富於近現代的摩登色彩。波斯和阿拉伯傳說都證明:東西文化之分的說法,古已有之,於今為烈而已。

其次,令我感到欣慰的是,文化的東西二分法,我並非始作俑者,古代的“老外”已先我言之矣。令我更感到欣慰的是我講的東西方思維方式是東西文化的基礎,波斯和阿拉伯古代的說法,我認為完全證實了我的看法。分析出理論,綜合出技術,難道不是這樣子嗎?

時至今日,古希臘連那一隻眼睛也早已閉上,歐洲國家繼承並發揚了古希臘輝煌的文化,使歐洲文化光照寰宇。工業革命以後,技術也跟了上來,普天之下,莫非歐風。歐美人昏昏然陶醉於自己的勝利之中,以“天之驕子”自命,好像有了兩三隻眼睛。但他們完全忘記了曆史,忽視了當前的危機。而中國呢,則在長時期內,由於內因和外因的緣故,似乎把兩隻眼睛都已閉上。古代燦爛文化不絕如縷。初則驕橫自大,如清初諸帝那樣,繼則震於西方的船堅炮利,同樣昏昏然拜倒在西方的什麼裙下,一直到了今天,微有蘇醒之意,正在奮發圖強中。

從上麵談到的曆史事實中,我得出了一個結論:上下五千年,縱橫十萬裏,東西文化的變遷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這本來是兩句老生常談,是老百姓的話,並不是我的發明創造。我提出來說明東西文化的關係,國內外都有讚成者,國內外也有反對者,甚至激烈反對者。我竊以為這兩句話隻說明了一個事實。中國古代哲學講變易,佛家講無常,連辯證法也講事物時時都在變化中。大自然、人類社會和人類內心,無不證明這兩句話的正確。我不過撿來利用而已。《三國演義》開宗明義就說:“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說的不也就是這個淺顯的道理嗎?

可是東西方都有人昧於這個淺顯的道理。特別是在西方,頗有人在有意識或無意識中,覺得自己的輝煌文化會萬歲千秋地輝煌下去的。中國追隨者也大有人在。他們根本沒有意識到,文化也像世間的萬事萬物一樣,不會永駐的,也是有一個誕生、發展、成長、衰竭、消逝的過程的。

但是,中國有一句俗話:是非自在人心。人是能夠辨是非,明事理的。

以自己的文化自傲的西方人也不例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前,西方這種人簡直如鳳毛麟角。“一戰”爆發,驚醒了某一些有識之士。事實上在“一戰”爆發前,就有人有了預感。德國學者奧斯瓦爾德·斯賓格勒(OswaldSpengler)在1911年就預感到世界大戰迫在眉睫。後來大戰果然爆發。從1917年起,斯賓格勒就開始寫《西方的沒落》。書一出版,立即洛陽紙貴。

他的基本想法是:文化都可以分為四個階段:一、青春;二、生長;三、成熟;四、衰敗。盡管他的推論方法,收集資料,還難免有主觀唯心的色彩,但是,他畢竟有這一份勇氣,有這一份睿智,敢預言當時如日中天的、他認為在世界曆史上八個文化中唯一還有活力的文化也會“沒落”。我們不能不對他表示敬意。美中不足的是,他還沒有認識到東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存在和交流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