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中國文化發展戰略問題(4)(3 / 3)

道德情操,這就困難了;宗教情緒、民族性格、價值觀念,我看改變這些,也很困難,下麵還講這個問題。

我們今天講文化交流,講文化發展的戰略,不僅物的方麵要拿,那不成問題,最重要的還是要拿第三個方麵的價值觀念、民族性格。在這些方麵,我看得要改一改,不改的話,我們的社會主義建設、生產力發展就會很難,非常難。這裏邊就牽扯到魯迅,同誌們都知道,毛澤東同誌給他非常高的評價,今年不是他逝世50周年嗎?他是1936年去世的。這個人確實是了不起的人物,在中國曆史上站得住的,革命家、思想家、文學家。可是有一個問題。一個什麼問題呢?大家知道,在魯迅的雜文中、在他的小說中,對我們中國的民族性,有很多的剖析、批判。比如《阿Q正傳》,你說阿Q這個人物代表什麼?代表“精神勝利”,他很愚昧。怎麼叫“精神勝利”呢?

魯迅也有個解釋,他說清朝時候,來了一個洋人,要見外交部部長,當時不叫外交部,叫總理各國事務衙門。進來以後,拍桌子瞪眼,拿著文明杖,要打人,結果我們跟他簽了條約,出賣了國家利益,我們吃了苦頭了。怎麼辦呢?你打仗打不過他,清朝的皇帝,慈禧、光緒,完全一批廢物。怎麼辦呢?有辦法。他走的時候不開正門,總理事務衙門不是有正門嗎?隻開旁門讓他走。洋人反正是條約簽了,經濟利益拿到手了,走大門也行,走旁門也行,都不在乎。可是我們中國官僚們認為“勝利”了,你看我給他麵子不好看,他失了麵子,我得了麵子。結果我們丟的土地,我們丟的金錢,哪個都不在話下。當然魯迅攻擊我們的民族性不隻這一點,還有好多,比方說糊裏糊塗、馬馬虎虎、辦事不講效率,有的人是偽君子等等。同誌們,你們看他的小說對偽君子、道學家,批判得多麼深刻。《肥皂》多麼深刻呀!《肥皂》,同誌們知道那篇小說,是不是?它對我們的假道學攻擊得很厲害。大家有時候開玩笑,說魯迅如果活到“文化大革命”,起碼是個反動學術權威,他也得關牛棚,就因為他對中國有那麼些意見和批評。他可能也被認為是崇洋媚外,因為他說洋鬼子有的地方比我們強。魯迅講我們吃東西,肉煮得太爛;吃牛肉還是應該刀子一下去,裏邊還有紅的。

這不是崇洋媚外嗎?當然是大家開玩笑!魯迅要是活到“文化大革命”,也沒有多大歲數,1881年誕生的嘛。可是今天我們怎麼來看魯迅這些意見呢?他提的我們民族性的缺點,今天怎麼看呢?我自己看法,我覺得魯迅是對的,沒有錯。我們在社會上看到好多現象,就是黨中央《決議》裏邊講的嚴重的消極的東西,這跟魯迅指出來的,並沒有不同的地方。過去有一段時間討論魯迅的雜文,現在不是又提倡寫雜文了嗎?可是有一段時間,這個雜文不敢寫。同誌們想一想,當時有一陣子漫畫很多,後來就批判了畫漫畫的,當時畫漫畫的同誌都有這個經驗,華君武同誌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