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釗同誌舉了這麼多差別,嚴複也講了很多。總之是東西方文明不一樣。這些意見是不是都是正確呢?也不一定。剛才一開始我講20年代講到東西方文化及其哲學,梁漱溟老先生他有他的看法,甚至印度泰戈爾,那個大詩人,也有他的看法,我說不一定都正確。可是大體上,第一個我們得承認東西方有差別,第二個人家的好處我們要學習,我們的好處要發揚。李大釗同誌的文章叫做《東西文明之根本異點》,就是根本不同的地方,同誌們可以參考一下。他講了很多,剛才念了一下。所以我想我們把東西文化中間的不同,把它搞清楚,對我們將來講“拿來”有好處,要不然你不知道拿什麼東西。
現在我就來講我們的主題“拿來”,就是魯迅的“拿來主義”。就是把外國的好東西“拿來”。究竟拿什麼東西呢?我做了一點研究,我的意思就是這三個方麵,這三個層次都要拿來。我現在就拿龐樸同誌的三分法來看一看。
龐樸同誌講的“物”的部分,這個當然我們要拿。剛才我們說的這咖啡、這沙發、這啤酒、這牛仔褲和喇叭褲,這一係列的東西,隻要好的,我們都拿。這是第一部分,在物的部分裏邊,隻要好的,我們都拿,而且這個比較容易。有個很奇怪的現象,一個什麼現象呢?最近才想到,就拿啤酒來講,聽說幾年來,北京啤酒老是供應不上。別的地方也有這個問題。我就很奇怪,我小的時候,沒人喝啤酒,我小的時候連西紅柿都沒有,現在這麼流行。可前幾年,聽到好多人講,啤酒的味道跟馬尿一樣。你說啤酒是怎麼好,也不敢說,反正我喝啤酒時間也不少了,我一直到今天也不敢欣賞這啤酒,我也喝。特別是可口可樂,我更不知道優點何在。喝我也可以喝,反正不是毒藥,我都敢喝。可是為什麼前幾年說啤酒是馬尿,現在竟然供不應求,買不上呢?為什麼原因呢?同誌們可以研究研究,非常有趣。一般講起來,人的口味不大容易改變,四川同誌你不讓他吃辣,恐怕很難;山西同誌不讓吃酸,也很難。可為什麼啤酒就能征服我們,從“馬尿”到供不應求,這究竟是什麼心理,值得研究。我在日本也有個觀察。同誌們知道日本過去吃大米,那現在呢?你到日本看得很清楚,老頭還是喜歡吃大米,年輕人吃麵包,什麼“熱狗”啊,他們都吃。咱們現在中國也有“熱狗”了。
日本“熱狗”和麵包多極了,都吃這個。有人還有理論,有什麼理論呢?他說吃米的人長得個矮,吃麵的長得大,個子高。而且還講,從曆史上來看,都是吃麵的征服吃米的。各種“學說”都有。現在日本年輕人確實長得個子高。不過我們現在年輕人個子也高,現在中國人年輕人長高,也並不是什麼遺傳。同誌們你想一想,我們社會上有好多父親母親不高,兒子女兒高得不得了。這個原因對我們來講很簡單,就是今天我們這個社會,確實對青年發育有好處,他思想負擔沒有了,父母打人的比較少了,物質條件好了,他的個子怎麼不長呢?當然長了。在日本有人講,他因為是吃麵吃的,個子高了,他父親祖父是吃米吃的,個子很矮。原因究竟何在?反正我覺得值得研究。口味問題非常有趣,特別是啤酒、可口可樂,我不理解,我也喝。你說讓我讚美它,我也不讚美;我也不說它是馬尿,也沒那麼嚴重。這都是閑話,總而言之,第一部分,物的部分,好的我們拿。
第二部分心物結合的,比方說製度,製度我們也可以學習。比方我們現在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全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這當然我們不是抄哪一國的,可是也不完全是中國的,我們發展了。現在我們公司裏也有自己的管理製度;我們明確提出,我們的管理製度有的不好,我們要學習外國的。一般講起來,最困難的是心的部分,精神的,這個最困難。在這一部分裏我們拿什麼來呢?比方說是價值觀念,這個恐怕很難拿,思維方式,這個也很難拿。審美趣味,我看倒是不難拿的。剛才講的,喇叭褲一來,全都是喇叭褲了;刷地一下子一變,又都是牛仔褲了。這不是審美趣味嗎?有人告訴我今年流行的形式是金字塔式,是這樣一個形式,顏色是黃的,我沒到大街上去觀察。據說審美觀念每年都不一樣。而且這審美觀念好像在全世界有一個指揮棒,現在的指揮棒好像是法國。原來中國的指揮棒是上海。魯迅講這個講得很有意思,他說,婦女的穿著,其指揮棒是在舊社會的妓女手中,隻要她們一穿,別人都來學習了。我覺得審美趣味拿來並不難,一下子就改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