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中國文化發展戰略問題(5)(2 / 3)

他在文章裏講的東西大概同誌們都熟悉的。他這裏邊就講到中國民族的優點。這是在《魯迅全集》第六卷《且介亭雜文》裏邊的。他說:“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拚命硬幹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命求法的人,……雖然是等於為帝王將相作家譜的所謂‘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們的光耀,這就是中國的脊梁。”有這麼一些人。這些人一直到今天,還是了不起的。我們曆史上不是沒有。所以中國人的優點,魯迅並沒有沒看著,說魯迅光看到中國人民的弱點,沒看到中國人民的優點,這不是事實。

最近我看了些文章,其中有幾個談到中國國民性的一些問題。比方說有一篇文章是隋啟仁同誌寫的。他說要改變封建主義的“門第觀念”、“等級觀念”、“資曆觀念”、“身份觀念”、人身依附的關係、人治、封閉性、保守性、求穩不變。我們恐怕得承認有這個情況。同這些情況相對的資產階級的觀念,是平等觀念、獨立人格、法治、開放、冒險、標新立異等。他們要求改革嘛!

我們是封閉、保守、求穩不變,這樣怎麼能改革呢?因此我們現在講文化發展戰略問題,講文化交流,講向外國學習,我們一方麵應看到我們中國的好的方麵,就是魯迅講的中國的脊梁,這個我們不能丟,無論如何也不能丟,要大膽發揚。另外一方麵,要看到我們的弱點,在心理素質、價值觀念方麵,我們有弱點,剛才我舉了好多例子。我再舉一個例子。當年“九一八”,老的同誌知道,“九一八”日本侵略中國,國民黨反動派蔣介石不抵抗,他打日本打不了,他也不敢打。為什麼呢?他認為日本的危害還不如江西蘇區,他要先消滅紅軍,於是就對敵屈服。

怎麼辦呢?日本進來了,一下子占了我們這麼一大片土地。當時國民黨的想法,就是依靠國聯。國聯就等於今天的聯合國。依靠的邏輯是什麼邏輯呢,說是我們中國是弱國,你強國侵侮弱國,不合我們中國的倫理道德,你這國聯得主持正義啊。蔣介石他這麼講,根子裏邊是想先消滅紅軍,向日本人投降,可嘴裏卻是這麼講的。可當時中國老百姓接受這個東西。我們的倫理概念跟西方不一樣,西方是優勝劣敗。

競爭,弱肉強食,誰軟弱誰倒黴,該打倒。人家的倫理是這麼個倫理。可是我們當時,蔣介石心裏有鬼,我們老百姓的思想有那麼個包袱,按中國的倫理綱常,大的欺侮小的,是不對的。魯迅講這叫隔膜,隔膜就是我們不懂國聯,國聯都是外國人、歐洲人,我們不懂他們的想法。結果有什麼用呀,日本不是把東三省占了嗎?

還有一個事情,這是我自己親眼見到的。我在德國住了多年,小孩子打架很少見。有一次就在我窗子下麵兩個小孩子打架了,一個高的十五六歲,一個小的七八歲。我當時腦筋裏立刻就想:你怎麼大的欺負小的呢?這是我的倫理概念,不行啊!大的欺負小的不對呀!可是兩個小孩子打了起來,周圍圍了一群大人在那兒觀戰,沒有一個出來主持正義的。結果小的不行,差遠了,一下子被打倒了,躺在地上挨了幾巴掌,打得挺厲害。可是他站了起來,哈哈大笑。這日耳曼民族,有他們的狂氣。他還接著跟這個大孩子幹,大概被打倒了好幾次,最後我對門住的一個老太太,拿了一盆水,往人堆裏一潑,大人小孩每人弄了一身水,散開了,走了。後來我一想這不對,人家在德國,不論誰跟誰打仗,反正誰胳膊粗,誰有勁,誰就是勝利者,這就是人家的道德觀念,我們認為大的不能欺負小的,這是我們的道德觀念。因此我們今天的倫理道德、價值觀念,其中有一些是要改變一下的,不變不行。跟洋人打交道,你就得講競爭。在國內我們也得講競爭,是不是?哪個工廠不行,就破產,現在《破產法》不是要通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