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西方不亮東方亮(2)(3 / 3)

好的一麵,我們對我們的對立麵——我不說敵人——的了解,比他們對我們的了解,不知道要勝過多少,將來有朝一日,我們這個優勢會產生很大的效果。同誌們你們考慮考慮,是不是這個問題?所以,我就感覺到像我們做這樣的工作,特別像你們外國語大學中文學院,恐怕有雙重任務。除了你們以外,我認為搞人文科學的都一樣,其實自然科學也一樣,一個是拿來,魯迅的拿來主義,一個是送出去。拿來,完全正確的,現在我們確實拿來了,拿來的也不少,好的壞的都拿來了,你像艾滋病也拿來了。送去,我覺得我們做得很不夠,很不夠,比如外國人不了解中國,這主要原因當然是外國人本人,他自己。他瞧不起我們;另外呢,我們工作也得負責任,就是我們對外宣傳,對外弘揚我們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工作做得不到家。

有一件事情,我始終認為很值得思考的,就是諾貝爾獎獎金。諾貝爾獎獎金,大家都認為是了不起的,以為得諾貝爾獎獎金就可以入文學史了。

過去我也這麼想過。可是到今天,為什麼我們一個諾貝爾獎也沒有得呢?

大江健三郎,這個人我認識,50年代,他大學還沒畢業時隨代表團來北大訪問過。代表團也見了我。在座的有研究日本文學的嗎?大江健三郎那時候來的,我不是說他不應該得,我看瑞典科學院,對大江健三郎的評價還是很高的,就說這個人應該得諾貝爾獎獎金,我不是說他不應該。這是第一。第二個問題就是,過去得諾貝爾獎獎金的,從1900年還是1901年開始,到現在將近100年了吧。得諾貝爾獎獎金的確實有大家,這是不能否定的,將來能夠傳世的大家,當然確實也有不但不是大家,二流也不夠,就是那個賽珍珠,我很有意見,《黃土地》那書我也看過,我是從藝術方麵說的,那個書沒有什麼藝術性,它能得諾貝爾獎獎金,中國的得不了。後來我聽說馬悅然是瑞典科學院管這個的,說話算數的,他跟別人講,他說中國之所以沒有得諾貝爾獎獎金,就因為中國文學作品的翻譯不好。這是胡說八道的事情,你並沒有規定你這種文學作品要翻譯成哪種語言,那麼世界上得諾貝爾獎獎金的,除了英文,意德法的,都翻譯得好嗎?我就感覺到諾貝爾獎獎金,這個大家也承認,政治性是很強的,對我們這個社會主義國家,對當年的蘇聯,都是歧視的。前幾天有一次會上我也講,我們中國有些出版社,或者我們中國的學術界,用不著大聲疾呼來宣傳諾貝爾獎獎金。

好多出版社利用諾貝爾獎獎金來做生意,宣傳獲得諾貝爾獎獎金的作品集,又是每個人的介紹,我看大可不必,而且這個東西,從這裏看起來它很不公正。這是順便講的,因為大家也是搞這個的。下一個問題是送出去,拿來我們會,但送去怎麼送?有各種各樣的辦法,如你們呢,眼前就有留學生,北大也有一批留學生,就是送去的對象,讓人家了解我們。當然讓人家了解我們的目的也不是什麼民族狹隘主義,人與人之間相互了解,對將來世界和平也有好處,我覺得這是國際主義,不是狹隘的民族主義。說我們文化就高於一切,不是這麼回事。一個拿來,一個送去。我想,我們這兩方麵的工作都應該做好。占大家的時間太多了,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