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東西方文化的轉折點(1 / 1)

很多人,特別是對時間推移一向敏感的知識分子,都對新世紀有所考慮,有所幻想。我現在就常常考慮21世紀的情景。

人類曆史告訴我們,一個世紀的轉折點並不總是意味著社會發展的轉折點,也不會在人類前進的長河中形成一個特殊的階段。但是世紀末往往對人類的思想感情產生影響,20世紀末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

在對人類文化發展的看法方麵,我是頗為同意英國史學家湯因比的觀點的。他在人類全部曆史上找出了二十幾個文明。他發現,每一個文明都有誕生、成長、興盛、衰微、滅亡這樣一個過程。哪一個文明也不能萬歲。盡管湯因比論多於史,在論的方麵也頗有一些偏頗之處;但是總體來看,他的看法是正確的,是持之有故、言之成理的。

近代中國受到西方文化的猛烈衝擊。最初是震於西方的船堅炮利,以後又陸續發現,西方的精神文明也有其獨到之處。於是激進者高呼“全盤西化”,保守者則想倒退。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其實都不全麵,都有所偏激。

原因何在呢?我個人認為,原因就在沒能從宏觀上看待東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目光淺隘,認識膚薄,隻看到眼前的這幾百萬平方公裏,隻想到近代這一百多年。如果把眼光放遠,上下數千年,縱橫幾萬裏,則所見必是另一番景象。湯因比是具有這樣眼光的人。他雖然是西方人,但並不迷信西方文明;在他眼中,西方文明也不能千秋萬歲。這個文明同世界上其他文明一樣,也有一個誕生、成長、興盛、衰微、滅亡的過程。對我們中國人來說,我們當然更不應當認為眼前如日中天的西方花花世界會永遠這樣繁華昌盛下去。

人類曆史又告訴我們,東方文化和西方文化在曆史上更替興衰,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今天我們大講“西化”,殊不知在曆史上有很長一段時間講的是“東化”,雖然不見得有這個名詞。你隻要讀一讀鴉片戰爭以前西方哲人關於中國的論著,看一看他們是怎樣讚美中國,崇拜中國,事情就一清二楚了。德國偉大詩人兼思想家歌德在1827年同愛克曼談話時,大大地讚揚中國小說、中國文化、中國人的思想感情和道德水平。他認為,西方人應該向中國人學習。這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根據我個人的看法,是鴉片戰爭戳破了中華帝國這一隻紙老虎。從那以後,中國人在西洋人眼中的地位日降,最後幾乎被視為野人。奇怪的是,中國人自己也忘記了這一切,跟在西洋人屁股後麵,瞧不起自己了。

我不敢說,到了21世紀,中國文化或包括中國文化在內的東方文化,就一定能戰勝西方文化。但是西方文化並不能萬歲,現在已見端倪。兩次世界大戰就足以說明西方文化的脆弱性。現在還是三十年河西,什麼時候三十年河東,我不敢確切說。這一定會來則是毫無疑問的。21世紀可能就是轉折點。

1990年10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