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4章 燦爛奪目的唐三彩(2 / 2)

唐三彩人物雕塑更具魅力,其中尤以女俑為佳。善於通過其不同裝束與形象,反映出不同的社會地位與等級;通過不同的麵部表情,反映出她們各自的性格與思想感情。如有的女俑頭梳丫髻,上罩短襖,腰束長裙,雙手捧物或交於胸前,麵部表情拘謹,將侍女小心翼翼地服侍主人的心情表現無遺;有的女俑頭梳雙層偏高髻,臉龐豐腴,櫻唇粉麵,上穿袒胸窄袖襦衫,長裙高柬胸前,端坐於墩座之上,神氣十足,又充分地表現了貴婦人嫻雅自得的神態。

唐三彩的另一特點是釉色有獨特的風格,色彩絢麗。它的多種顏色是因釉中加入了銅、缽、鈷、錳等金屬氧化物作為呈色劑而形成的。如氧化鐵可呈黃、褐、黑等色,氧化銅呈綠色和藍色,氧化鈷呈藍色,氧化錳呈青黑色等。同時,匠師們為了達到某種特殊的呈色效果,還可將呈色劑的比例靈活增減,使釉色更加多樣。另外,唐三彩所用鉛釉流動性較大,更可形成變幻無窮的色調,使器物表麵斑駁多彩。鉛還有使釉麵光潔的作用,因而色彩更加美麗。唐三彩的施釉方法除用蘸釉法外,還多用塗抹方法,用毛筆或毛刷蘸上不同的釉料,錯落有致地刷在器物表麵,在窯爐中,隨著鉛釉的流動,色彩便向四方擴散,從而呈現出濃淡的層次;不同的釉色也會相互漫潤,巧妙地交織在一起,形成千變萬化、巧奪天工的色彩。

唐三彩的第三個特點是富於裝飾性。具體表現在下列六個方麵。①由點、線組成多變的幾何形圖案,如由圓點組成聯珠紋或點彩紋;由圓點、斜線。

組成菱形圖案和網格紋;由粗細不同的直線組成條狀紋或曲折成重疊三角紋;由色釉汁斑描成斑點紋或大塊彩斑。②印、刻花填彩。印花填彩是在盤類器物內底印出花卉、流雲、飛禽等,然後填以不同的釉彩,由於有線條阻隔,各種色釉互不幹擾。這些色釉又與麵積較大的底釉形成鮮明的色差,給人以清新之感。刻花填彩與此作法相回,僅是印花改成刻花。③貼花裝飾。是將模印貼片粘貼到成形的器物上,然後施釉,並在貼花部位再塗上色釉,使一貼花更為明顯突出。④露胎裝飾。在施三彩釉的胎體上有規則地點上蘇打(碳酸鈉),經燒造後,點蘇打之處的釉湧向四周,因而形成露胎,這些露胎點就組成了各種圖案。這種技法隻在盛唐時期使用過,以後就失傳了。⑤絞胎裝飾。以一層白色胎泥、一層褐色胎泥交疊卷成圓柱,然後取其斷麵,貼在已成形的器物表麵,或用模子壓擠成形,或用拉坯成形,或用這種坯泥雕塑成動物,成形後均施一層透明釉。這樣燒製出的紋樣與大理石紋或樹木年輪紋相似,有著行雲流水般的紋理變化,極富自然之美。⑥開相工藝。三彩人物的麵部不施釉,燒成後塗以白粉,唇上塗殊,以墨畫出眉目、髭須、巾帽靴等。這樣更有利於刻畫人物的形象特征及神態。

唐三彩是大唐盛世的產物,它繼承和發展了中國傳統的陶瓷製造工藝,同時也吸收了許多域外的文化因素。如許多器物造型模仿外國的金銀器,雕塑品中有許多胡商、胡樂俑、胡人牽馬俑、牽駝俑,各種器物上的一些圖案具有薩珊伊斯蘭風格,甚至藍彩的呈色劑也是從國外進口的鈷料。因而也可以說,唐三彩的出現與中西文化交流有密切的聯係。值得注意的是,唐三彩一出現,就遠銷亞非一些國家,受到當地人們的喜愛,並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各國爭相仿製,於是出現了“埃及三彩”“波斯三彩”“奈良三彩”“新羅三彩”等。從這一事實可以看出,中西文化的交流是相互影響的。總之,唐三彩以其優美的造型、高超的雕塑技巧、絢麗多彩的釉色和精巧的裝飾為世人稱讚,成為中國古代藝術寶庫中的珍寶。它的藝術魅力長存,時至今日,它的仿製品仍成為千萬個家庭中的陳設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