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康熙時期的釉裏紅呈色穩定,多為淡紅色,並有“中和堂”款的青花釉裏紅器的燒製,以青花繪亭台、樹幹,以釉裏紅繪花朵,兩者呈色均較淡。康熙時青花釉裏紅器還有繪青花龍和釉裏紅龍相結合的雙龍圖案,及青花、釉裏紅相配合的花卉圖案。更為突出的是能燒製出青花、釉裏紅和豆青釉色相結合的釉裏三彩。這是康熙時首創的一種新工藝。
雍正時釉裏紅呈色鮮紅,成品率高,對銅紅的呈色作用已掌握到很成熟的地步。其時所製青花釉裏紅桃果高足碗,青葉和紅桃的色澤都十分鮮美,達到了競相吐豔而又和諧的藝術效果,是不可多得的佳品。
明清彩瓷是指釉上彩而言。釉上彩瓷是高溫(1150℃以上)燒瓷、低溫(700~900℃)燒彩二次燒成的彩瓷。這種技法是磁州窯首創的,該窯所燒“白釉紅綠彩”開明清彩瓷之先河。釉上彩是在低溫色釉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低溫色釉的化學組成屬於氧化鉛一氧化矽(Pb0-Si02)二元係統,釉上彩則在二元係統的組成中,再以硝的形式引入氧化鉀而成氧化鉛一氧化矽一氧化鉀(Pb0-Si0-K20)的三元係統。明清釉上彩瓷的興起,是與其時能燒製出胎體薄、胎質細膩潔白的高質量的白瓷分不開的,隻有以這樣的白瓷做底,才能展現出絢麗多彩的畫麵。
單彩是指在燒好的瓷器上施以單色彩,然後二次入窯低溫燒成。1964年南京明故宮出土的洪武釉上紅彩龍紋盤就屬此類。該盤表裏各畫五爪紅龍兩條及雲彩兩朵,燈光透映時兩麵花紋疊合為一。此盤入窯前先在底足塗上一層高嶺土,燒成時由於其中含有氧化鐵而呈勻淨的淡赭紅色,這是洪武瓷獨有的特征。紅彩可能是用礬紅料加以適量的鉛粉,再摻以含有牛膠的水調和而成汁狀,用筆蘸汁在瓷器上繪彩,再經低溫烘烤而呈現出鮮豔的紅色。明代釉上紅彩製作時間較長,幾乎沒有間斷。
刻填綠彩是先在瓷胎上刻出圖案花紋、施透明釉(刻紋部分不施)高溫燒成,然後在刻花部分施綠彩,以低溫二次燒成。這種在素胎上直接施綠彩的器物以成化、弘治時期為多。
紅綠彩是在白瓷上施以紅、綠二彩,多為嘉靖、萬曆時期民窯所產。
色地彩瓷是指色地單彩瓷而言。其種類很多,有黃地紅彩、紅地綠彩、黃地紫彩、黃地綠彩、黃地藍彩、柿地綠彩等,多為二次燒成,有的品種要三次燒成。如黃釉紅彩纏枝蓮紋葫蘆瓶是先以高溫燒成瓷胎,然後澆上黃釉、二次入窯,以900℃左右燒成黃釉器,再用鐵紅料按需要填圖案花紋,第三次入窯,以低溫燒成。這樣就把原來要燒的黃釉紅彩變成紅地黃彩了。色地彩瓷在嘉靖、萬曆時期多有生產。
五彩指的是單純釉上多色彩繪瓷,即在燒好的瓷器上用紅、黃、藍、綠、紫等色彩繪,經二次入窯低溫燒製而成。這與下麵所談的青花五彩不同。
文獻記載,五彩出現在宣德時期,但迄今未見有遺物發現。不過從西藏薩迦寺所藏明宣德禦窯青花五彩碗來看,宣德時期既能燒製釉下青花與釉上五彩相結合的器物,更應能燒製單純的釉上五彩。傳世的成化、弘治、芷德時期的釉上五彩較少,故宮博物院保存有成化五彩纏枝芙蓉罐、弘治五彩鬆竹梅盤等。嘉靖、萬曆時期的純釉上五彩仍然較少,色彩主要是紅、黃、綠三色,而無藍色。明末清初時期的多為民窯所產。康熙時期釉上五彩得到了很大的發展,表現在下列五個方麵。一是所用白瓷特別白,有失透乳濁感,因而能把五彩的色階充分表現出來。二是發現了黑彩,特別是藍彩,使以前的釉下青花、釉上五彩改為純粹的釉上五彩,釉上藍彩較釉下青花更為濃豔。三是康熙五彩多用黑色或紅色勾線,以平塗法填彩,由於燒成氣氛掌握的比較恰當,故色彩鮮明,因而人們稱康熙五彩為“硬彩”。四是康熙官窯五彩多為小件器物,裝飾題材以龍鳳、番蓮為多,畫風比較拘謹。民窯有大型器物,裝飾題材豐富,不僅有習見的嬰戲、八仙祝壽等,而且也有戲曲故事畫,多出自《西廂記》《三國演義》《水滸傳》和《說嶽全傳》等有關內容。
在回風上,山石樹木仍以南宋畫院的斧劈皴為主,人物線條則頗為老練。這些是民窯產品裝飾所受束縛較少、敢於創新的結果。五是康熙五彩除了白地彩繪外,還有備種色地五彩,如黃、綠、黑、米、珊瑚紅等色地五彩。青花和五彩是康熙朝兩種最有名的品種,曆來受到人們的好評。
琺琅彩是一種釉上彩瓷,從銅胎琺琅器(景泰藍)演變而來。它是以硼作為熔劑、以砷作為乳濁劑的低溫玻璃彩料燒製的名貴宮廷用瓷,始燒於康熙,盛行於雍正、乾隆。以前有人稱琺琅彩瓷為“古月軒”,這並不確切,因清官並無此名。琺琅彩是用景德鎮燒製的白瓷胎在北京皇城內務府造辦處琺琅作內加彩繪燒製的。康熙時琺琅彩料都是進口的,其中胭脂紅色是中國最早使用的金子紅,與康熙五彩中使用的礬紅不同。黃彩用綠黃,也與中國傳統的鐵黃不同。琺琅彩料中含有硼和砷,亦不見於中國傳統色料。可能到雍正六年(1728年)以後,琺琅彩開始用國產彩料。康熙時,其製做過程是在外壁無釉的瓷器上,以黃、紅、藍、豆綠等彩色作底子,彩繪以纏枝牡丹、月季、蓮菊等花卉圖案,再經低溫燒成。外底有紅色或藍色的“康熙禦製”堆料款。雍正時期琺琅彩器製作更為精細,除前述色地琺琅外,多為在潔白的白瓷上彩繪。所繪題材除花卉外,尚有竹石、山水、花鳥,並以極精的書法題詩,詩前有引首、詩後有印章,多為抹紅色,形成書、詩、畫、印相結合的琺琅彩瓷藝術珍品,成為中國釉上彩瓷的一顆明珠。乾隆時期琺琅彩瓷的畫麵還有人物故事的內容,特別是有西洋人物的畫麵。它的燒製顯係受到了某些外來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