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七,殺隻雞;
二十八,白麵發;
二十九,滿香鬥;
年三十兒,包餃子。
春節吃年夜飯可謂全家的頭等大事,清代顧祿《清嘉錄》卷十二:“除夕夜,家庭舉宴,長幼鹹集,多作吉祥語,名曰‘年夜飯’。俗稱‘合家歡’。”這麼費心準備的這桌盛宴,真是山珍海味,煎炒烹炸,無奇不有。這些美味卻會直接導致我們攝取過高的熱量,恰恰冬天又是一個容易上火的季節。“上火”是個中醫名詞,是人體陰陽失衡後出現的內熱症,如果出現咽喉幹痛、兩眼紅赤、鼻腔熱烘、口幹舌痛以及爛嘴角、流鼻血、牙痛等症狀,中醫就認為是“上火”。當務之急就是要采取種種天然的方法,以潤“滅火”。建議準備春節美味,應該少油、少鹽、少量、多蔬菜,過年更要注意飲食的科學性。
油要少用
以前過年是改善生活的時候,一年了,都沒有好好吃上一頓,所以一到過年就不喜歡吃蔬菜,因為覺得不夠豐盛,認為過年就應該大魚大肉。老一輩的人們做年夜飯的時候都喜歡做紅燒獅子頭、全魚、燒肉、燉雞等等,也是圖個好彩頭。春節恰逢冬季,人們穿衣多、住房暖、活動少,如果飲食所含熱量偏高,體內容易積熱,故春節也會經常出現肺火顯盛的現象。表現症狀:咽幹疼痛、咳嗽胸痛、幹咳無痰或痰少而黏、口鼻幹燥、潮熱盜汗、手足心熱、失眠、舌紅。中醫認為肺主皮毛,不妨適當吃一點屬性偏涼的食物,如白蘿卜、白木耳、大白菜、芹菜、菠菜、冬筍、香蕉、梨、蘋果、百合、楊桃、枇杷,同時多飲水,少吃肉類及巧克力等熱量高的食品。同時一定要少用油炸、油煎、紅燒或燉等烹調方式,多水煮、涼拌、烤或清蒸,這樣能夠降低熱量的攝取,更可減少食物的油膩感和重口味。如肺熱鬱閉,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通宣理肺丸、麻杏石甘草湯;陰虛肺熱可服用養陰清肺口服液或者金果飲等。藥物還有白薇、地骨皮,兩者均可清瀉肺熱。豬肝枸杞菜、羅漢果豬肺湯也是不錯的降火菜肴。枸杞菜性涼,可以清肝腎、降肺火,吃豬肝也可去肺火。中醫認為,羅漢果味甘性涼,有清熱涼血、清肺止咳、潤腸通便的作用,還可治療風熱襲肺引起的聲音嘶啞、咳嗽、咽痛等症。吃豬肺也可清肺熱、養肺陰。
飯要少吃
吃年夜飯,因為人多,氣氛又熱鬧,很容易導致無形中大吃大喝,忘了節製,這對年長者尤其是大忌。這種情況下很容易引起第二場“火災”——胃火。胃火,即我們常說的胃熱。由嗜酒、嗜辛辣、過食膏粱厚味等不良飲食習慣引起的火氣,中醫稱之為胃火,通常是由濕熱、食滯兩方麵原因造成。如果暴飲暴食,吃得特別多,就會引起食滯,從而引起胃火,胃腸道症狀表現為胃部灼熱疼痛、腹脹、口幹口臭、大便稀爛、便秘、牙齦腫痛、胃口不好等。同時,火氣也可由飲食的量、質和時間三大原因而引起。輕微胃火盛者,好像永遠吃不飽,其實這是胃熱給大腦的錯覺;到火盛至某一個階段,胃部出現發炎現象,就會什麼都吃不下,可以說是物極必反。中醫認為,胃火調節應當遵循清熱、清滯的原則,要飲食節製,太過熱氣的東西少吃,比如剛開鍋的頂氣的餃子;甜膩的食物少吃,比如過年常吃的年糕;飲食上應增加黃綠色蔬菜與時令水果,以補充維生素和無機鹽的不足。藥療方麵,可用川蓮、燈芯花、蓮子心、麥冬等瀉胃火。現代研究表明,蘿卜有明顯的抗菌作用。中醫則認為,蘿卜汁性味辛、甘、涼,歸肺、胃經,有胃火者可以飲用蘿卜汁進行調理治療。但患脾胃虛寒型口瘡者不宜服用。綠豆粥有清熱解毒、消暑止渴、清心瀉火的作用,能清心胃之火。蓮子、芡實、淮山等皆為健脾開胃之物,西洋菜、生菜、油麥菜、西紅柿、枇杷等都是利於消化的食物。胃火過熱者,還可在隆冬季節通過吃西瓜來降胃火。雖然冬季的西瓜很貴,不過確實是春節果盤的首選水果。
當然少吃飯也是有竅門的,建議可以事先控製烹調的分量,年菜的準備分量不妨按比平常多一餐的量準備,餐後既不會留下剩菜,又可以表達出年節的豐盛感。同時,也切勿以某些食物的熱量低為借口,就過量食用,慢性病患者尤其是糖尿病患者,更應該謹慎控製攝取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