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糕除了外形美觀、意義深遠之外,其營養及功效也是不可忽略的。黍可謂五穀之長,即現在人們常說的黃米,是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黃米主要含碳水化合物,還含有蛋白質、粗脂肪、鈣、磷、維生素、胡蘿卜素等。重陽糕以黃米為主,配以大棗、栗子等補血補氣食品,其功效可健脾胃,有消食止瀉、益肺益氣的功效。同時,重陽糕的主要成分黃米還具有安眠功效,主治陽盛陰虛,失眠症,同時還可滋補強體,可補中益氣,補肝腎,療瘡解毒,肺病患者應該多食。而且重陽糕的適用人群比較廣,一般人都可食用,尤其適宜於體弱多病、生有疔瘡者,但是和其餘的節令食品一樣,重陽糕不宜長期大量食用,否則容易造成燥熱。
(五)茱萸的保健功能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唐代詩人王維在《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真實地描述了重陽節登高、插茱萸的習俗。民間認為九月九日也是逢凶之日,必有大災大難,所以也會有一係列的避凶求吉的習俗,就如同端午節為毒日,需要插艾葉等等。重陽節就是以在頭上插茱萸、在室內懸掛茱萸來辟邪的,在房前屋後種茱萸,也有“除禍害”之效,在井邊種茱萸,茱萸落入井中,水又有去瘟病之效,可見人們對於茱萸是多麼的重視。實際上重陽茱萸和端午的艾葉和菖蒲作用差不多,目的之一是除蟲防蛀。因為過了重陽節,就是十月小陽春,氣溫會有一段回暖期,而重陽節之前,秋雨潮濕,秋熱猶存,這時候的衣物特別容易發生黴變。這段時間也是桂花盛開的時候,民間稱之為“桂花蒸”,所以必須防蟲——茱萸有一定的毒性,但不過是小毒而已,可以用來除蟲。茱萸還是一種中草藥,又名“越椒”或“艾子”,已經有幾十年的入藥曆史了,我國最早的藥物學專著《神農本草經》中,就已經收錄了它。不過在中草藥裏麵一共有兩種茱萸,一種是吳茱萸,另外一種是山茱萸,它們兩個在性味、功能、主治等方麵都完全不相同。不過不管是吳茱萸,還是山茱萸,對於我們來說都是有醫療保健作用的。
吳茱萸,常綠灌木或小喬木,又名吳萸、茶辣等,屬芸香科植物,主要取藥於它未成熟的果實,其味辛、苦,性熱,有小毒。具有溫中、理氣、疏肝止痛、燥溫之功效,對於脘腹冷痛、呃逆吞酸、嘔吐、食積瀉痢、高血壓、疝痛、經痛、口腔潰瘍等疾病確有良效。
山茱萸,落葉喬木,為山茱萸科,中醫以果肉入藥,其果肉稱“萸肉”,俗名“藥棗皮”,為傳統名貴中藥材。性微溫,味酸澀。含豐富的礦物元素、氨基酸、多種糖、有機酸、維生素等營養成分和藥用成分。有補易肝腎、澀精固脫的功能,主治腰膝酸痛、眩暈耳鳴、遺精滑瀉、小便頻數、虛汗不止、月經過多、漏下不止等症。近年來,發現山茱萸更有調節免疫力之功效,具有抗衰老、預防老年性癡呆症的作用。
重陽節在古代本來就有祈求健康長壽之意,而這也是老年人最為關心的問題,人隻有到了老年之後,才開始重視到健康長壽的重要性。因此重陽節旨趣逐漸向老年人集中。到了現代,老齡化問題已經是社會的主要問題,所以民間也把重陽節稱為“老人節”或者“敬老節”。重陽節的習俗,無論食品重陽糕還是佩戴的茱萸、飲用的菊花酒,都有著對身體健康有益的因素,所以我們要學會運用這些因素,讓重陽節真正成為“長壽節”而不是“老人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