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宗也曾“禦大安閣,見太祖、世祖遺衣皆以縑素木綿為之,重加補綴,嗟歎良久,謂侍臣曰:‘祖宗創業艱難,服用節儉乃如此,朕焉敢頃刻忘之!’”據此,我們可以知道,忽必烈的個人生活十分節儉,甚至達到了苛薄的程度。
忽必烈不僅自己生活檢樸,對家人要求也十分嚴格。據史書記載,有一次,皇後察必曾於太府監支取繒帛表裏各一,忽必烈知道以後,馬上指責說:“此軍國所需,非私家物,後阿可得支?”察必皇後誠心接受批評,從此嚴格要求自己,勤儉自持。她率領宮中女工,執弓操弦,紡織絲綢,親自裁製衣服。她還把宣徽院扔棄的羊皮撿回來,親自動手縫成地毯。她見忽必烈戴著沒有前簷的帽子,被太陽光刺激得眼花燎亂,便動手做了一頂有前簷的帽子,忽必烈戴上甚覺舒服,特下令推行全國。
察必皇後還親自設計成一件前短後長,沒有領袖的衣服,以方便騎馬射箭。當時人見了,紛紛效仿,察必皇後所設計的衣服迅速風行全國。天子之重,後妃之榮,一繒之微,都不私用,實屬罕見。皇後為天下之母,親執女工,勤儉持家,曆史上也很少見。忽必烈不僅對後妃要求嚴格,對子孫們的生活要求也很嚴格。有一次,太子真金有病,忽必烈前往探視,看到床上鋪有織金臥褥,以為真金生活奢侈,十分生氣地對真金妻子闊闊真說:我總以為你最賢淑,為什麼奢華若此呢?闊闊真聽後,十分惶恐,急忙跪下解釋說:“常時不曾敢用,今為太子病,恐有濕氣,因用之”。說罷,立即撤去。忽必烈對家人要求如此嚴格,生活如此檢仆,實屬難能可貴。
忽必烈不僅對個人的小家要求嚴格,樸素如初,就是對整個國家的大家也是處處精打細算,從不浪費。
史載,英宗即位以後的第一個元夕,英宗有意慶賀一番,“欲於內庭張燈為鼇山”。參議中書省事張養浩聽說其事以後,即上疏左丞相拜住進行勸諫,疏中說:“世祖臨禦三十餘年,每值元夕,閭閻之間,燈火亦禁;況闕庭之嚴,宮掖之邃,尤當戒慎。今燈山之構,臣以為所玩者小,所係者大;所樂者淺,所患者深。伏願以崇儉慮遠為法,以喜奢樂近為戒”。
拜住接到張養浩的上疏以後,立即袖其疏入諫英宗,英宗看了張養浩的上疏,最初大怒,即而轉怒為喜,按照張養浩的建議,撤掉了張燈之令。
從張養浩的上疏中可以知道,世祖忽必烈為了節約,禁止搞張燈結彩等娛樂活動。
《元史》中還記載,忽必烈“敕宮燭毋彩繪”,又敕“鞍、靴、箭鏃等物,自今不得以黃金為飾”。
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回回人忽不木思售大珠,帝以無用卻之”。從這裏可看出,忽必烈對各種不必要的浪費部是反對的。
總之,忽必烈的儉樸,為終元一代的皇帝和大臣奉為楷模,皇帝以忽必烈為榜樣,大臣勸諫也舉忽必烈的例子,均以忽必烈為法。其實,忽必烈的儉樸在曆代帝王中也是極少見的,堪稱曆朝曆代皇帝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