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節 伉儷情深助治國(1 / 2)

蒙古民族實行一夫多妻製,故此,忽必烈也擁有很多後妃。

忽必烈究竟有多少位後妃,因史書沒有明確記載,已無從察考。但有一點是清楚的,忽必烈仍然沿襲舊製,在眾多妃嬪之中確立四人為正婦,分別稱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皇後,按照成吉思汗以來的製度。分處於四個斡耳朵(意為宮帳、後宮、宮室)。成吉思汗以來,於四部落中選拔皇後,故以四斡耳朵居之。

那時,四斡耳朵相距甚遠,蒙古族又以遊牧經濟為主,經常遊動,所以,大汗基本上按季節分駐於各斡耳朵中。忽必烈時期,已經從遊牧經濟轉向定居的農業經濟,因此,不需要按季分別駐於四斡耳朵,但四斡耳朵在形式上仍然保留下來,四斡耳朵的距離也不那麼遠了。

四斡耳朵之正婦,雖然都位列皇後,但地位不等,隻有第一皇後所生之子才有繼承皇位的權力,如果第一皇後無子,則帝位屬於第二皇後之子,以此類推。

由於成吉思汗妻(忽必烈祖母)孛兒帖出自蒙古弘吉剌部,忽必烈的後妃也多在弘吉剌部選拔。從馬可·波羅記載的資料可知弘吉剌部“其人甚美”,四皇後以外,忽必烈還要在弘吉剌部選拔大量妃嬪。

據說,每年大汗都要派遣使者到弘吉剌部選擇美女。使者到達弘吉刺部以後,召集各家室女前來,逐一審視,檢查其膚、發、麵、眼、口、唇等部位是否與全身相稱,然後用打分的辦法定出等次,有得十六分、十七分、十八分或二十分者,隻有獲得二十分以上者,才會被選中,進入後宮。

進入後宮的美女在進獻大汗之前,還要根據美醜等再選拔一次,以得分最高者三四十人為帝室侍女。每人各以宮中老婦一人審查,與其共寢一床,審視該女有無隱疾,肢體有無缺點,臥後有無鼾聲,氣息有無惡臭,身上是否毫無穢氣等等。

審查通過以後,分六人為一班,輪番侍奉大汗,每班侍奉大汗三日三夜,期滿改由他班侍奉,如此輪班。周而複始。當一班在大汗室內服務時,另一班要在鄰室服務,如果大汗欲從外間取物,如取飲食之類,則由大汗室內當班的妃嬪命鄰室的妃嬪預備。

至於那些進入後宮、得分稍低、再次選拔被淘汰的美女,則與大汗的其他侍女同居於宮中,學習女工等事。如有某位貴族願意娶其為妻,大汗則厚給妝奩以嫁之。

忽必烈雖然後妃甚多,但最寵愛者是第一皇後察必。察必出自弘吉剌部,人長得漂亮,聰明有智略,通情達理。不但幫助忽必烈統帥後宮、料理家務,而且在政治上幫助忽必烈“鼎新革故”,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勳。

一二五九年,忽必烈奉蒙哥之命率兵進攻南宋鄂州,察必留守開平一帶。蒙哥死在四川軍中,留守漠北的阿裏不哥加緊活動,圖謀奪取汗位,他派遣阿蘭笞兒發兵漠北,進駐漠南。

當阿蘭答兒進軍至開平百餘裏時,察必得知了這一情況,立即遣使去責問阿蘭答兒說:“發兵大事,太祖皇帝曾孫真金在此,何故不令知之?”阿蘭答兒支支吾吾,察必覺察其中有詐,經過了解,掌握了阿裏不哥圖謀奪取汗位的陰謀,馬上派遣親信大臣太醜台也若趕赴忽必烈軍中報信,促使忽必烈下定決心北返,為忽必烈奪取汗位立了頭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