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遊牧見長的蒙古族,最初不知道農業生產的重要,不重視農業生產,在忽必烈定都大都以後,四怯薛官仍然請求割取京師城外的一塊土地作為牧場,忽必烈已經應允,臣僚正在畫圖呈進。
察必聽說其事以後,立即去見忽必烈,準備進諫。她看到漢人劉秉忠在場,巧妙地假裝譴責劉秉忠說:“你是漢人中知書達禮的人,你的話皇帝最喜歡聽,現在有人請求把農田變為牧場,你為什麼不諫?如果說我們初入中原定都時,留下一塊地牧馬,也就罷了,現在老百姓都已在農田上安居樂業,如果再把他們的農田奪下來,讓他們流離失所,怎麼可以呢?”忽必烈聽了察必的話,立即收回了批準之令,保證了農業生產的正常發展。
至元十三年(1276年),忽必烈滅亡南宋,擄獲南宋幼主恭帝和謝、全太後等北歸,為了慶祝勝利,忽必烈大擺筵宴,朝廷內外一片歡歌笑語,喜氣洋洋,唯獨皇後察必未露一點兒喜悅顏色。
忽必烈見皇後不太高興,十分納悶,特問道:“我現在已經平定了江南,從此以後,天下太平,再也不用打仗了,大家都歡樂異常,你為什麼不高興呢?”
察必急忙跪下說道:“我聽說自古以來沒有千歲之國,今天南宋皇帝成了我們的階下囚,但願我們的子孫不要落到這步天地,那就萬幸了。”
察必以“前事不忘後事之師”的道理,勸戒忽必烈不要被勝利衝昏頭腦,認真治理國家,以保證帝位長久流傳下去,子孫永享富貴。見識確非一般。忽必烈曾將南宋府庫故物聚置殿廷之上,召喚察必觀看,察必看後立即離去。
忽必烈不明其意,特遣宦官追問,想要什麼。察必回答說:“宋人貯蓄此物是為了留給子孫,其子孫不能守,而歸於我,我何忍取一物耶!”作為一位蒙古族婦女,在大家歡慶勝利之時,能考慮到國家的長遠利益,說出上麵一番話來,實在令人敬佩。
察必就是這樣,事事以國家大局為重,處處從國家長遠利益著想,不但幫助忽必烈治理國家,也把後宮和家庭治理得井井有條。她親自帶領宮中女工演練女紅,親自執弓操弦,紡織絲綢,縫製衣服,勤儉持家,成為忽必烈最為得力的賢內助。足見,忽必烈寵愛察必,不是把她看成玩物,而是看成政治和生活中的終身伴侶。
至元十八年(1281年),察必死亡,忽必烈非常悲傷。接著納南必為第一皇後。忽必烈與南必關係如何,史書少有記載。人們隻知道忽必烈年老之時,南必參預政事,為當時大臣和後人所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