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節 治家有方嚴教子(1 / 2)

忽必烈曾經說過,“孔子言三綱五常。人能自治,而後能治人;能齊家,而後能治國”。因此,忽必烈治家一直很嚴格。

忽必烈有十二個兒子,其中,察必皇後生有四個兒子,即長子朵兒隻,早死;次子真金以次為長。一二六一年被封為燕王,一二七三年被立為皇太子;三子忙哥剌,一二七二年被封為安西王,鎮守長安,一二七三年進封為秦王,一二八○年死;四子那木罕,一二六五年受封為北平王,一二八二年改封為北安王,先鎮阿力麻裏,後改鎮漠北。忽魯黑臣哈敦(哈敦,意為後妃)生子一人,名忽裏帶。朵兒別真哈敦生子二人,長子忽哥赤,一二六八年封為雲南王,鎮守雲南,一二七一年死亡;二子奧魯赤,一二六九年封為西平王,鎮守吐蕃等地。許慎真哈敦生子二人,長子愛牙赤,曾鎮守兀剌海;次子闊闊出,一二八四年封為寧遠王,一三○七年進封為寧王,曾鎮守西北。不知何人所生的忽都魯帖木兒,年僅二十歲就死了。巴牙兀真哈敦生子一人,名脫歡,一二八四年封為鎮南王,初鎮湖廣,後改鎮揚州。南必哈敦生子一人,《史集》謂不知名字,據《元史·南必皇後傳》可知其名字為鐵蔑赤。

《元史》卷一百零七《宗室世係表》說世祖忽必烈有十子,加上《南必皇後傳》所記鐵蔑赤,共為十一子,與《史集》所記相比較,少了忽魯黑臣皇後所生忽裏帶一子。

《史集》與《元史》所記,均為忽必烈皇後所生,大約忽魯黑臣皇後後來被廢黜,所以《元史》未能計算在內。《多桑蒙古史》亦謂忽必烈十二子,《馬可·波羅行紀》說忽必烈皇後生有“二十二”子,“二十二”當為“一十二”之誤。

此外,《馬可·波羅行紀》說忽必烈還有“二十五子”,為妃嬪所出。至於忽必烈到底有多少兒子,已無從考證。

忽必烈對兒子們的教育和要求十分嚴格。早在身居藩邸時,忽必烈就挑選漢人儒士姚樞、竇默、李德輝、董文用、王恂、李謙等為諸子的教師,或充諸子伴讀,讓他們從小就接受儒家思想教育,逐步懂得做人的準則和治理國家的道理。真金等人學習十分刻苦,很快就成了儒學的忠實信徒。

忽必烈教育兒女們要有仁恕之心,不能隨意勒索老百姓。據《史集》記載,忽必烈把哈喇章地區賜給六子忽哥赤作為營地。一次,忽哥赤從一個村莊額外多取了一些野禽,忽必烈知道其事以後,十分生氣,下令“責打了他七十棍,把他的臀部打得皮肉模糊”。此後,忽必烈的兒子們再也不敢依仗皇帝的勢力隨意勒索了。

忽必烈經常教育兒孫們不要沾染上惡習,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據《史集》記載,忽必烈的孫子(真金之子)鐵穆耳從小就喜歡喝酒,逐漸成了一個酒鬼。

忽必烈經常規勸和責備他,鐵穆耳還是不改,以至忽必烈用棍子打過他三次,又派一些護衛盯著他,不給他酒喝。鐵穆耳饞酒饞得要命,後來同一個自稱擅長煉金術和魔法的不花剌人裏咱混到一起,裏咱是一個很不正派的人,經常和鐵穆耳偷偷地飲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