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自私
螞蟻這種小動物替自己打算是很精明的,但對於一座花果園,它卻是一種很有害的生物。自私的人也如同螞蟻,不過他們所危害的則是社會。
人應當把利己之心與利人之心理智地分清。在為自己謀利益時,不要損害他人,更不能損害君王與國家。
人不能像地球一樣,把自己的利益定作繞以旋轉的軸心。對於一個君王,他或許可以這樣做,因為他所代表的不僅是個人,還有國家的利益。而對於一個公民,自私自利卻永遠是一種壞的品質。這種人總是把一切事物都按照一己私利的需要加以扭曲,其結果沒有不危害社會的。
因此,君主在選擇官員時決不能挑這種人。一旦任用這種自私的家夥,他們就將為一己私利而犧牲與公益有關的一切,成為最無恥的貪官汙吏。他們所謀及的不過是一身一家的幸福,所損害的卻是整個國家和社會。俗話有雲:“點著別人的房子煮自己的一個雞蛋”,這正是極端自私者的本性。
然而可懼的是,正是這種人最容易獲得主人的信任。因為為了達到利己的目的,這種人是寧願不惜一切手段去拍馬逢迎的。
自私者的那種小聰明,應該說是一種卑劣的聰明。這是那種打洞鑽空了房屋,而在房屋將倒塌前及時遷居的老鼠式的聰明。這是那種欺騙熊來為它挖洞,洞一挖成就把熊趕走的狐狸式的聰明。這是那種在即將吞噬落入口中的獵物時,卻假裝悲哀流淚的鱷魚式的聰明。
但是,那種“隻知自愛卻不知愛人的人”(西塞羅論龐培的話),最終總是沒有好結局的。雖然他們時時在謀算怎樣為了自己而犧牲別人,而命運之神卻常常使他們自己,最終也成為自己的犧牲品。縱使人再善於為自己打算,卻畢竟不能捆綁住命運之神的翅膀嗬。
忘卻宿怨
報複是一種私人的執法。猶如野生的蔓草,人的天性愈是自然地趨向於它,法律和文明就愈是應當剪除它。如果說,一件罪行隻是觸犯了法律,那麼私相報複卻是完全否定了法律。
其實,報複的目的無非隻是為了同冒犯你的人扯平。然而如果有度量寬諒別人的冒犯,就使你高於冒犯者了。這種大度容人是君王的氣概。據說所羅門曾說:“不報宿怨乃是人的光榮。”過去的事情畢竟過去了,是不能再挽回的。智者總是著眼於現在和未來,念念不忘舊怨隻能使人枉費心力。何況為作惡而作惡的人是沒有的,作惡都無非是為了利己自私罷了。既然如此,又何必為別人愛自身超過愛我們而發怒呢?即使有人作惡是因為他的生性險惡,這種人也不過像荊棘而已。荊棘刺人乃是因為它的本性如此啊!
假如由於法律無法追究一件罪行,而自行報複,那或許還可寬恕。
但這也要注意,你的報複要不違法因而也能免除懲罰才好。否則你將使你的仇人占兩次便宜:一次是他冒犯你時,二次是你因報複他而被懲處時。
有人隻采用光明正大的方式報複敵人,這是可佩的。因為報複的動機不僅是為了讓對方受苦,更是為了讓他悔罪。但有些卑怯惡劣的懦夫卻專搞陰謀詭計來報複,他們以暗箭射人,卻又不讓人弄清箭從何來。
對那種忘恩負義的朋友的報複,似乎是最有理由的,佛羅倫薩大公說:“《聖經》曾經教導我們寬恕仇敵,但卻從來沒有教導我寬恕背義的朋友。”但是約伯的格調就高一些,他說過:“難道我們隻向上帝索取好的而不要壞的嗎?”對於朋友,豈非也可以這樣問嗎?
一個念念不忘舊仇的人,他的傷口將永遠難以愈合,盡管那本來是可以痊愈的。
隻有為國家公益而行的複仇才是正義的。例如為凱撒被刺,為波克那克斯和亨利第三之死而複仇。然而為私仇而斤斤圖報卻是可恥的。
念念不忘宿怨而積心圖謀報複的人,所度過的將是一種妖巫般的陰暗生活。他們為此活著時有害於人,為此而死也是不利於己的。
要杜絕背後誹謗他人
《聖經》中這樣說:“你們不要做詆誹鄰人的偽證。”但是,有很多人喜歡傳播一些可疑的謠言,而謠言就象奶油一樣很容易融化開來。
按照《韋氏大辭典》,“說閑話”的解釋是“到處閑扯,傳播一些無聊的,特別是涉及他人的隱私的謊言。”換句話說,就是背後對他人品頭論足。
這裏指的是那種會傷害他人的閑話,而有些閑談是很有趣的,而且人們也很可能在背後談起鄰居的好處。但是,有時在背後輕拍一掌隻是為了看準該在哪時下刀子。不論有意還是無意,傷害他人的閑話都是不可寬恕的--故意的是卑鄙,無意的則是草率,也就是我們上麵說過的人“缺乏自覺”。
傳播傷害他人的流言,有時是出於嫉妒、惡意,有時是為了借揭示別人不知道的秘密來抬高自己的身價,這些都是令人心寒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