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講信用的人受到人們的歡迎和讚頌,不講信用的人則受到人們的斥責和唾罵。李白曾在他的《長幹行》中寫道:“常存抱柱信,豈上望夫台。”所謂“抱柱信”是說一個叫尾生的男子和一個女子在橋下約會,女子還沒有來,河水就漲了。尾生為不失信用,還是不走,寧可抱住橋柱,被水淹死。尾生的行為是過於迂腐拘泥,但他表現出的精神卻是曆來受到稱頌的。
信用是忠誠的外在表現。人離不開交往,交往離不開信用。“小信成則大信立”,治國也好,理家也好,做生意也好,都需要講信用。
一個講信用的人,能做到前後一致,言行一致,表裏如一。人們可以根據他的言論去判斷他的行為,進行正常的交往。如果一個人不講信用,前後矛盾,言行不一,則無法判斷他的行動動向,對於這種人,是無法進行正常交往的,更沒有什麼魅力而言。
守信是取信於人的第一方法。具有魅力的人,應該是守信的人,誠實的人,靠得住的人。
怎樣才能誠信取人
人格魅力來自於完善的人格,真誠待人,恪守信義則是贏得人心,產生吸引力的必要前提。
待人心眼實一點,心誠一點,守信一點,能更多地獲得他人的信賴、理解,能得到更多的支持、合作,因而獲得更多的成功機遇。
以誠待人,會在可以信賴的人們之間架起心靈之橋,通過這座橋,打開對方心靈大門,並在此基礎上並肩攜手,合作共事。自己坦誠實在,肯露真心。“敞開心扉給人看”,對方會感到你信任他,從而卸除猜疑、戒備心理,把你作為知心朋友,樂意向你訴說一切,願意幫助你解決困難。
以誠待人,不能一味迎合某些人的虛榮心理,要坦蕩無私,光明正大,一旦發現對方有缺點和錯誤,特別是對他的事業關係密切的缺點和錯誤,要及時地指正,督促他立即改正。雖然人不喜歡被批評,但當別人認識到批評者抱著一片赤誠,確實是為自己著想,便能理解接受,使彼此的心靈得以溝通,友情得到發展。
以誠待人,應當知人而交,當你捧出赤誠之心時,先看看站在麵前的是何許人也,不應該對不可信賴的人敞開心扉。對不值得待之以誠的人,發出真誠的呼喚,結果是泥牛入海無消息。
以誠待人,還要恪守信義,對許諾一定要承擔兌現。“人無信不立”,答應了別人什麼事情,對方自然會指望著你;一旦別人發現你開的是“空頭支票”,說話不算數,就會產生強烈的反感。“空頭支票”會給他人增添無謂的麻煩,將使自己身敗名裂。對別人委托的事情既要盡心盡力地去做,又不要應承自己根本力所不及的事情。
當然,人類社會相當複雜,一個人光憑誠懇與信義不一定能踏上成功之路;但是無論如何,堅守信義與真誠,是促進人際和諧的基礎,也是人們交際成功的秘訣。
克服嫉妒
嫉妒也許是人類的一種普遍的情緒。人總有一種要求成功的願望,有一種超過別人的衝動。這種希望和衝動總的說來是好事,是人類進步的一種動力。但是,在這種希望和衝動中不能排除還有比較低級的唯個人滿足的成份。如果人的高尚的情操控製了低級的情緒,就會為他人的成功而高興,並奮起直追,以自己的更大的成績向別人挑戰。如果低級的情緒占了上風,便可能產生嫉妒心。嫉妒心一產生,往往看到別人強於自己、受到稱讚和表揚,就生氣、難過、鬧別扭,甚至拆別人的台,散布謠言,抵毀別人的成績。身受其害的被嫉妒者,與其關係疏遠甚至惡化自不待言,一定範圍內的人際關係也可能因此而失去和諧、變得緊張起來。
嫉妒心的產生常常是因為一種錯誤的認識造成的。即你取得了成績,便是說明我沒有成績,你成功了,便是對我的威脅,便是對我的利益的侵占。其實,並不是那麼回事。一個人成績的取得一方麵在於自己的努力,另一方麵也是大家幫助的結果,是大家的光榮。社會給予他榮譽,並沒有減少你的榮譽。但有嫉妒心的人總是忽視了這一點。可見得,要克服嫉妒心,首先要學會正確思考問題的方法。
其次,使自己的生活充實起來。培根說過:嫉妒是一種四處遊蕩的情欲,能享有它的隻能是閑人,“每一個埋頭沉入自己事業的人,是沒有功夫去嫉妒別人的。”因此,埋頭學習和工作,積極參加有益的活動,使自己的生活豐富多彩,有助於克服好嫉妒的毛病。
第三,學會比較的方法。一般說來,嫉妒心理較多地產生於原來水平大致相間、彼此又有許多聯係的人中間。兩個平時很要好的人,一個人如果取得進步、贏得榮譽,另一個人也許就會比較:你原來並不比我強,這下冒了尖,把我“甩遠了”,嫉妒心油然而生。因此,學會正確的比較的方法。
善於學習別人的長處從而克服自己的短處,而不是以己之長比人之短。
第四,多作自我反省。在別人取得好成績、受到表揚和獎勵時,你可以自我反省,認真思考一下:我是否在嫉妒別人?如果你能夠意識到自己在嫉妒,你就會控製或消除這種處於萌芽狀態的情緒。
第五,驅除個人主義。說到底嫉妒心理是個人主義在作祟。具有這種心理的人往往以自我為中心,凡事隻想到自己,不甘居於人下。如果驅除了個人主義,就會“心底無私天地寬”,就能憂別人之所憂,樂別人之所樂,就一定能驅散各種嫉妒的煙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