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現代內在美(3)(2 / 2)

這些人表麵上詛罵金錢,想讓你明白錢是可恥的、肮髒的,可他們在自己的背後卻追名逐利。你最好把錢投在教育上,因為你肯定會有收獲的。

美的心靈

清廉風範永垂史冊--毛澤東清廉作風點滴〗中國人民能在新中國成立後短暫的幾年中,醫治了戰爭的創傷,複原破碎的家園。中國政治清明、社會風氣良好、中國共產黨的凝聚力度和向心力度強。這一切,在一定的意義上,要歸功於毛澤東以及他的戰友們的為政作風清廉。“天大地大不如黨的恩情大,爹親娘親不如毛主席親”,是當時全中國人民發出的共同心聲,是曆史的真實寫照。

毛澤東從青少年起就以中華民族的解放和興盛為己任,作為中國共產黨的領袖和知古今曆史興衰的政治家,早在戎馬倥傯中就站在戰略高度上思考:如何在獲取民主革命勝利後代表中國人民管理人口眾多、幅源遼闊、貧窮落後的中國,領導人民發展社會生產力,推動社會全麵進步。同時,他很注重黨的廉政建設,對腐敗現象深惡痛絕,對之毫不留情。

1945年7月上旬,民盟領導人和其他民主人士黃炎培、章伯鈞、左舜生、褚輔成、冷、傅斯年訪問延安並與中共會談。民盟領導人黃炎培看到延安政治清明,人民安居樂業、意氣風發,與國統區的腐敗黑暗比較,頗為感慨。1945年7月3日,他同毛澤東談訪問延安的感想說:我生60多年,我親眼所見,真所謂“其興也清焉”,“其亡也忽焉”,一部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榮取辱”的也有。一個人、一個團體,乃至一個國家,不少單位沒有跳出這個周期率的支配。希望中共諸君找出一條新路,跳出這個周期率的支配。毛澤東滿懷信心地回答:“我們已經找到新路,我們能跳出這個周期率。”為了跳出這個周期率,毛澤東在麵臨取得全國勝利召開的中共七屆二中全會上向全黨同誌打了預防針和敲了警鍾,他指出:“可能有這樣一些共產黨人,他們是不曾被拿槍的敵人征服過的,他們在這些敵人麵前不愧英雄的稱號;但是經不起人們用糖衣裹著的炮彈的攻擊,他們在糖彈麵前要打敗仗。”他告誡同誌們要“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繼續地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

一個執政黨的黨風廉潔決定了人民群眾的信任度,也是她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本源。如果這個本源枯竭了,凝聚力和向心力從何談起呢?毛澤東深深地意識到這一點,他不但要求別人清正廉潔,自己也身體力行,作出表率,成為廉政的楷模。

1950年,毛澤東聽說家鄉正在為他修建故居和一條通向家鄉的公路,他立即下令停止,唯恐在人民中造成不良影響。為了防止高級領導幹部的腐化和官僚化,毛澤東帶頭製訂了黨內幾條具體廉政措施:一不作壽;二不送禮;三不敬酒;四不鼓掌;五不以人名作名;六不要把中國同誌和馬恩列斯平列。

毛澤東生活簡樸,吃、住、穿要求不高,從不搞特殊化。毛澤東對飲食質量的要求與孔夫子所說的“食不厭精,膾下厭細”大相徑庭。他是“食不厭粗,菜不厭辣”,隻要有湖南口味的家鄉飯菜就心滿意足了。辣椒、紅燒肉是他認為頂好的菜,三年困難時期堅持不吃紅燒肉。毛澤東對住的也隻要求有個硬木板的床鋪,能在床上放書看即可。穿的更為隨便,在延安時期,毛澤東經常穿著帶補釘的衣服去作大型報告。建國後,他那簡樸之風未改,那件毛巾布的睡衣不知穿過多久補釘多少個,真象北方農民中所流傳的勤儉持家的口頭禪:“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對親戚朋友,毛澤東同樣要求他們不搞特殊化。建國後,毛澤東的許多親朋故舊紛紛來信、上訪,要求為他們介紹來京,參加工作,求取美差。

對於這類事,凡是不合理的,不符合黨的原則、政策和紀律的,毛澤東一概拒絕,並對當事人進行教育幫助,絕不絢私情。1949年10月,楊開慧的哥哥楊開智寫信給毛澤東,希望毛澤東發話,為他在長沙謀一個“廳長方麵的位置”,毛澤東回信予以拒絕,信中說:“不要有任何奢望,不要來京。湖南省委派你做什麼就做什麼工作,一切接正常規矩辦事,不要使政府為難。”楊開智聽從毛澤東的勸告,聽從分配,到適合自己專長的農業部門工作,並且在工作中取得了成就。1950年,長年流浪外鄉的表兄文遠昌(毛澤東的母親文七妹的侄兒)回長沙,多次來信要求推薦工作,毛澤東在信中答複:“運昌兄的工作,不宜由我推薦,宜由他自己在人民中有所表現,取得信任,便有機會參加工作。”文遠昌也聽從毛澤東,在家鄉安心工作,很快便做出了成績。

對幹部子女,毛澤東一直嚴格要求。他說:“我擔心我們的幹部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