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豐富的內容——經史子集雜部
《四庫全書》的內容是十分豐富的。全書收錄的書籍有三千五百多種,內容亦是包羅萬象,堪稱中國古代圖書的集大成之作。按照內容分類,包括四部44類66屬。分經、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庫。經部包括易類、書類、詩類、禮類、春秋類、孝經類、五經總義類、四書類、樂類、小學類10個大類,其中禮類又分周禮、儀禮、禮記、三禮總義、通禮、雜禮書6屬,小學類又分訓詁、字書、韻書3屬;史部包括正史類、編年類、紀事本末類、雜史類、別史類、詔令奏議類、傳記類、史抄類、載記類、時令類、地理類、職官類、政書類、目錄類、史評類15個大類,其中詔令奏議類又分詔令、奏議2屬,傳記類又分聖賢、名人、總錄、雜錄、別錄5屬,地理類又分宮殿疏、總誌、都會郡縣、河渠、邊防、山川、古跡、雜記、遊記、外記10屬,職官類又分官製、官箴2屬,政書類又分通製、典禮、邦計、軍政、法令、考工6屬,目錄類又分經籍、金石2屬;子部包括儒家類、兵家類、法家類、農家類、醫家類、天文算法類、術數類、藝術類、譜錄類、雜家類、類書類、小說家類、釋家類、道家類等14大類,其中天文算法類又分推步、算書2屬,術數類又分數學、占侯、相宅相墓、占卜、命書相書、陰陽五行、雜技術7屬,藝術類又分書畫、琴譜、篆刻、雜技4屬,譜錄類又分器物、食譜、草木鳥獸蟲魚3屬,雜家類又分雜學、雜考、雜說、雜品、雜纂、雜編6屬,小說家類又分雜事、異聞、瑣語3屬;集部包括楚辭、別集、總集、詩文評、詞曲等5個大類,其中詞曲類又分詞集、詞選、詞話、詞譜詞韻、南北曲5屬。除了章回小說、戲劇著作之外,以上門類基本上包括了社會上流布的各種圖書。就著者而言,包括婦女,僧人、道家、宦官、軍人、帝王、外國人等在內的各類人物的著作。
《四庫全書》在經部收集儒家經典,注釋與討論經學家的著作,同時還收錄為讀經治學的小學之書,共分十大部類。
一、易學類主要是指《周易》及其相關著作,《周易》是古代占卜書的一種,書中包括許多當時社會生活的經驗哲理;二、書類,主要指《尚書》及其他相關著作,《尚書》是中國古代曆史文件的彙編;三、詩類是指《詩經》及其相關著作,《詩經》是西周詩歌名篇的總集;四、禮類,《周禮》《儀禮》《禮記》及其相關著作,三禮是反映儒家理想社會中的秩序和禮儀;五、春秋類,《春秋三傳》及其相關著作,《春秋》是記載公元前722—481年魯國曆史的編年體史書;六、孝經類是指《孝經》及其相關的著作,《孝經》是論述封建孝道、宗法思想的書;七、五經總義類,指儒家各種經典的綜合研究性著作;八、四書類,即《論語》《中庸》《大學》《孟子》及其相關的著作;九、樂類,即關於古代音樂理論和古樂器的著作;十、小學類,即研究形音義的語言學文學著作。
史學收錄的是題材各異的曆史地理以及目錄學著作。
正史類(經過曆朝皇帝批準的紀傳體史書和相關的訓詁類的著作)、編年類(按時間順序記述曆史事實的史書)、紀事本末類(以曆史事件為綱的史書)、別史類(體例與正史相仿,地位在正史之下)、雜史類(體例不一、雜記各種曆史事件的書籍)、詔令奏議類(皇帝頒布的詔令和臣下進呈的奏章)、傳記類(記載一人或多個人曆史資料的書)、史抄類(摘抄一種或各種曆史而成的書)、載記類(所記載的非正統王朝和外國曆史的書籍)、時令類(介紹時令順序及其相關事物的書籍)、地理類、職官類(關於一代或幾代官吏設置、政府結構的書)、政書類(記載曆代典章製度的書籍)、目錄類(書籍與金石目錄)、史評類(即史學通論和評論史書史事的著作)。
子部收集的是自先秦以來諸子百家的著述,但是不包括宗教經典。共分十四類。
儒家類(以儒家學派的立場來講學論經,討論儒家行為規範的書),兵家類(輯錄兵法理論、軍事技術以及兵器的書籍),法家類(主張法治的法學著作及其有關法律方麵的著作);農家類(關於農業耕作技術方麵的書籍),醫家類(有關醫學以及方劑等相關醫學知識的著作),天文算法類(關於天文數學的書籍),術數類(占卜書籍),藝術類(書法繪畫及其他藝術方麵的著作),譜錄類(生物、植物食品等的圖譜或者詞典),雜家類(墨家著述及很難歸入其他類別的書籍),類書類(摘錄的各種資料以一定的方式編輯排列,以便檢索之用的書),小說家各類(各種筆記、雜考、隨筆等的合集),釋家類(佛教徒的著作,但是不包括佛家經典),道家類(不包含道教經典在內的有關老莊和道教學派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