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世紀曙光(3)(2 / 2)

我的希望、我的建議,本來就是多餘、不識時務。我自己找上門去碰了釘子,怨得了誰?

不過,碰了釘子,我無怨無悔。我說了自己想說的話,表達了我的意見;我得到了屬於自己的教訓,產生了個人的思考。

身為山西省作家協會一名副主席,這個“副主席”的名堂,到底有什麼用?對我個人,它隻是一個標簽,滿足一些虛榮。那麼,我那樣巴結這麼一個標簽嗎?對協會,則是參與裱糊門麵。試問,協會特別稀罕我這麼一塊裱褙嗎?

所以,猶豫多時,隱忍多時,一個念頭浮沉隱現,不能消失。我的這個念頭必欲得到表白,仿佛不吐不快。

今天,我希望通過這段文字,正式告白於世人,至少希望圈內同行聽到我的聲音。

我宣布辭去山西省作家協會副主席職務,同時辭去作家協會理事身份,以自動退出下一次換屆選舉。

需要說明幾點。

一屆副主席任期將到,才聲明辭職,是否有些太晚?認識客觀環境,需要時間;個人心理發展,也有一個過程。借用《歸去來兮辭》的原話說,我的決斷屬於“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我有屬於自己的“心理田園”,不如歸去。

作家協會將要換屆,必然還會有人當副主席、進主席團。我希望他們麵對的環境將會有所變化,他們的作用能夠得以發揮,大家能夠勝任愉快,心情會開朗一些。

至於我個人的山西省作家協會會員身份,暫時保留。

一者,對於棲身其中多年的作家協會,我充滿感情,也還存有希望。我將繼續關注作協的工作,希冀看到哪怕極其微小的一點改良。

再者,當副主席是充擺設,做理事而不理事,我的作用事實上頂多也就是一名普通會員的作用。我願意繼續努力,力爭當好一個名副其實的合格會員。

最後,眼下我還是本會的駐會專業作家,我總得有所單位歸屬,以便領取工資。過兩年,我將到退休年齡。那時,若有另外的渠道領工資,我的會員身份自動解除就是。第19章尾聲兩部史書

在我的這部著作的自序前言中,開宗明義,我講述了寫作本書的主要意圖。依據經驗,我料定官版曆史會是別一種樣子。會在言之鑿鑿、言必有據的記錄中,突出一些什麼、忽略別的一些什麼。我希望能夠從個人的角度,寫出一部自己認為的信史。至少,它應該顯得真切,有血有肉,而不是那麼冷著麵孔,幹巴僵板。

仿佛是為著呼應我的這部著作,前不久我們山西作協出版了一部名曰《山西省作家協會55年》的書。

那本書發到手中,我隨便翻看一回,果然發現若幹紕漏。

其一,對於晉軍崛起時代,即西戎、胡正主政時代的工作實績,多有疏漏。我所統計的、人所共知的,當時大家拿回的十項全國獎,沒有全麵記載。隻記錄了1978年成一的一項,1984年張平和鄭義的兩項。其他七項,其中包括筆者拿回兩項全國獎,沒有任何記載。

其二,從1988年到2000年,作協多數駐會作家被排斥在各項工作、各種活動以外,記載各項活動,當然可以沒有這些作家的影子。但是,對於大家在這十年中的艱苦創作、取得的創作實績,也沒有記載。

《山西省作家協會55年》由作協黨組書記周振義和作協主席張平擔任主編。我相信,他兩位大概不會親自編寫具體章節,甚至不會嚴格通讀審看全文。西戎胡正當政時代、焦祖堯當政時代,他們也都沒有來到作協工作。紕漏疏漏,都是有原因的吧。

仿佛是為著呼應那部官方史書,我的這部著作幾乎與其同時完稿。

我不禁有些欣慰:敘述曆史可以有多種角度,民間史官照樣可以記錄曆史。

在曆史的深處,會有一絲別的聲音,個性化的呐喊,穿透厚厚的被覆岩層,傳達到地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