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宗教知識
一、單選題
1.他是春秋戰國人,以官代名,他久慕老子大名,老子出函關,他盛情款待,老子給他留下《道德經》五千言,騎牛而去,讀後多有心得體會,著成《關尹子》一書,後世人稱為。
A.《南華經》B.《文始真經》
C.《道藏輯要》D.《陰符經》
2.他本名清,號安侯。外籍漢地佛教僧人,漢譯佛經的創始人之一。原為安息國太子,於漢桓帝建和初年來到我國,從事佛經翻譯。他翻譯的佛典共三十五種四十一卷,現存二十二種二十六卷,代表作為《安般守意經》、《陰持入經》。他是誰?
A.慧遠B.支謙C.支遁D.安世高
3.《壇經》是記錄六祖慧能佛教活動的書。下列禪語不出自《壇經》的是。
A.人雖有南北,佛性本無南北B.不得以貌取人
C.苦雨大海,不增不減D.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
4.他是禪宗“南嶽係”祖師,是慧能的高足弟子。唐玄宗先天二年,他開始做南嶽般若寺觀音台的住持和尚,弘傳慧能的“頓悟”學說,曆時30餘年,開創了“南嶽”法門。他是誰?
A.懷讓B.馬祖道一C.法會D.元安
5.它是一部道教論著,總結了戰國以來神仙家的理論,從此確立了道教神仙理論體係;又繼承魏伯陽煉丹理論,集魏晉煉丹術之大成;它也是研究我國晉代以前道教史及思想史的寶貴材料。它的作者葛洪,字稚川,是兩晉時學者、文學家。它是誰?
A.《文始真經》B.《衝虛真經》
C.《抱樸子》D.《陰符經》
6.以下哪部佛經的內容是通過神話傳說敘述釋迦牟尼及其主要弟子的前生,今生以及傳道活動?
A.《佛本行集經》B.《正法念處經》
C.《佛說泥犁經》D.《十善業道經》
7.他是唐代著名禪宗高僧,首創了漢地的寺院製度,開設禪院,並製定了《禪門規式》,後世稱為“百丈清規”。又製定了“普請法”,提倡勞作自養,開創了漢地佛教的農禪之風。他的名句“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傳遍天下。這說的是:。
A.希運B.永嘉真覺C.懷海D.道世
8.他是唐代著名道士,道教理論家,自少篤學好道,無心仕宦,而喜作方外遊。他善書篆隸,自為一體,號金剪刀書。以道教修仙思想為本,融合儒家正心和佛教止觀學說,闡述道教修煉理論。他的著作有《天隱子》、《坐忘論》、《修真秘旨》等。他是誰?
A.陶弘景B.葛洪C.陳摶D.司馬承禎
9.布達拉宮是西藏佛教著名喇嘛寺院,也是一座宏大的藝術寶庫,裏麵保存了大量珍貴的藝術文物,“布達拉宮”是以下哪個梵語的音譯?
A.佛寺B.佛陀C.佛教D.佛經
10.唐代一著名居士龐蘊信奉佛教後把價值數萬金的家私沉入湘江,舉家修行,名噪一時。他曾到江西參謁馬祖道一,問:怎樣才能有超乎萬物的境界?馬祖道一回答:“一口吸盡西江水即一氣嗬成,貫通萬法就達到了這樣的境界。”這句禪語流傳很廣,後來,“口吸西江”成了以下哪個選項的代稱?
A.飲泉B.飲水C.飲酒D.飲茶
11.《法華經》上記載,在佛說法時,曼陀羅花自天而降,花落如雨,在藏傳佛教中曼陀羅的意譯是。
A.壇場B.佛教中得高望重的長老
C.人心的正直潔淨D.誘惑
12.《金剛經》是漢譯般若類佛經中極為重要的一部,被譽為“一切諸佛母經”,在漢地流傳甚廣,以下經文出自《金剛經》的是。
A.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B.江海所以異於行潦者,發其深文廣也;五嶽所以別於丘陵者,以其高大也。
C.日月俱明,各有所照;二十八宿,各有所主;百藥並生,各有所愈。
D.毫毛雖小,視之可察;太山之大,背之不見。
13.以下哪句話出自文學著述而非佛教典籍?
A.有緣則合,無緣則離B.飛蛾投火由火色,水魚懸鉤為吞餌
C.不傷花色香,但取花之蜜D.遠來和尚好念經
14.佛學是要改造人的心性和行為,所以佛教給信徒製定了思想和行為戒規,其中具足戒,也稱大戒,是出家的男僧女尼奉行的戒條,出家人必須依戒法規定奉行具足戒,才能取得正式僧尼資格。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比丘(男僧)戒有二百五十條,比丘尼(女尼)戒有三百四十八條
B.比丘戒有三百四十八條,比丘尼戒有二百五十條
C.比丘戒有三百四十七條,比丘尼戒有二百五十一條
D.比丘戒有二百五十一條,比丘尼戒有三百四十七條
15.佛經中說“高原陸地,不生蓮華”,這裏的“蓮華”指。
A.佛教傳說中的一種樹,據說千年開一次花
B.蓮花
C.比喻超脫世俗的神仙
D.比喻修成正果的佛陀
16.“有千古品格,方有超方學問;有超方學問,方有蓋世文章。”這句名言出自。
A.智旭《靈峰宗論》B.真可《紫柏語錄》
C.祩宏《竹窗隨筆》D.祩宏《淨土十要》
17.五鬥米道是早期道教的一個重要派別,於東漢時由張陵創立。之所以取名五鬥米是因為什麼?
A.入道的人在齋戒日於靜室思過時,每天隻能吃五鬥米。
B.據說太上老君在親授張陵道法的同時,給了他五鬥米,因此創立五鬥米教。
C.入道的人都要交五鬥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