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曾子換席
周朝禮樂製度對於席的材質、形製有嚴格的規定,不得有絲毫的僭越。先秦兩漢時期的社會活動是以席為中心的。在漢代壁畫上有表現人們席地而坐的場景。席在生活中具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庶人、大夫、天子所鋪的席各不相同,以區別其身份,編席子的材料與禮製禮儀,等級有直接的聯係。大夫用的席子庶民百姓不能用,人的社會政治地位可以由使用席子的材料看出其身份。
《禮記·檀弓上·第三》記有曾子病危時,要求換席,堅持守禮而終的故事。當時曾子重病臥床,生命垂危,掌握音樂的樂正子春坐在床下邊,曾子的兩個兒子曾元、曾中坐在曾子的腳邊。一個童仆手持火把坐在牆角。這時童仆看著曾子的床說:“床上的席子多麼漂亮光滑,是大夫用的席子吧?”樂正子春說:“住口!”曾子聽見了童仆的話,大吃一驚的說:“嚇!”童仆又說:“床上的席子漂亮又光滑,是大夫用的吧?”曾子回答說:“是的。這席子是季孫賜給我的,我沒有能把它換下來。曾元,起來幫我換席。”曾元說:“您的病已經很危急了,不能移動,希望能到天亮,再敬請為您換席。”曾子非常生氣地說:“你愛我,還不如童仆。君子愛人用德行,小人愛人隻知姑息遷就。我現在還要求什麼呢?我現在能夠合乎正禮的死去就行了。”於是,大家抬起曾子,抽去墊在他身下的席子。換席以後,曾子還沒有躺安穩就死了。
曾子是孔子的學生,他追隨孔子問禮,學習各種禮儀規範,以至在臨終之際,也恪守周禮而死,無越禮行為。這是孔子所追求的周禮,可見席子的等級規定在當時社會生活中是多麼地重要。
二、南床北炕
1.2.1土台為床
西安半坡遺址考古發現,在新石器時代穴居的房子裏,出現了高約十公分的土台,麵積約占小半間房子。據專家考證,這土台是人們睡覺的地方,是床的雛形,可以稱為土床,是寶貴的新石器時代人們生活方式的遺存。在我國北方,至今還有土炕,冬天土炕可以燒火取暖。《燕書》說:“公孫鳳隱居昌黎九城,寢土床。”隱士沒有俸祿,生活貧寒唯有土床。土床不及木床幹燥衛生,極易返潮或因潮生蟲,在南方很不相宜。
土台是床的雛形,後來發展成為北方的火炕和南方的木床。顧亭林《日知錄》說:“北方人以土為床而空其下以發火,謂之炕。”北方氣候寒冷,惟有土炕可以燃燒木材稻草以取暖。《漢書·蘇武傳》說:“鑿地為坎,置溫。”漢代蘇武為使節,在匈奴鑿地為坎,在坎中燒火取暖禦寒。北方氣候寒冷,冬天必須在炕下燒火驅寒。
《舊唐書·高麗傳》說:“冬月皆長炕,下燃溫火以取暖。”朝鮮與我國北方地區以火炕為床,炕上有炕桌,坐臥都在炕上。土炕可以燒火加溫,而木床容易著火,長白山與大興安嶺地區木材很多,但是不能造木床,木材隻能燒火取暖,北方用炕,用木床是不能取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