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顯祖乃“絕代奇才,冠世博學;才思萬端,似挾靈氣”。他是傳奇黃金時代的傑出代表,其影響不但彌漫當時,而且籠罩後世。時代造就了湯顯祖,湯顯祖也創造了一個時代。
湯顯祖受“泰州學派”的“百姓日用即道”的思想影響,文學上主張詩要言情:“世總為情,情生詩歌。”主張文學作品要生於情而“形於神”,而要想形神兼備,關鍵要求“奇”。在戲劇理論上,湯顯祖重意趣,重文采,反對以律害意。他的傳奇代表作是“臨川四夢”(又稱“玉茗堂四夢”):《紫釵記》、《邯鄲記》、《南柯記》、《牡丹亭》。其中最有名的是《牡丹亭》。
《牡丹亭》全稱《牡丹亭還魂記》,也稱為《還魂記》或《還魂夢》、《牡丹亭夢》,是湯顯祖的傑作。劇情就不複述了。其思想成就主要是明確地反對封建禮教,熱情地歌頌衝破禮教束縛、追求幸福愛情、要求個性解放的精神。這種深刻的主題思想,在杜麗娘的形象塑造上表現得尤為光彩奪目。作者賦予杜麗娘新的思想、新的精神,她不惜用生命來反抗封建禮教;即便死了,靈魂仍然在執著地追求自己的心中人,追求自己理想的愛情和幸福的生活。現實中找不到,就到夢境中去找;活著找不到,死了依然在找——為情而死去,又為情而重生;用杜麗娘入死出生地追求自由理想的愛情,使作品的主題得到了深化和升華。
《牡丹亭》的藝術特色主要是充滿了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對新的思想的熱情讚揚,將正麵人物形象理想化,生動地描繪超現實的夢境等等。對於這部不朽的著作,作者湯顯祖傾注了自己的心血;他自己也說:“一生‘四夢’,得意處唯在‘牡丹’。”《牡丹亭》是我國戲劇史上浪漫主義的又一高峰。
明代詩文
明代初期的“台閣體”三楊:楊士奇、楊榮、楊溥,就不說了。明初詩文作家主要有宋濂、劉基、高啟。
宋濂,被明太祖朱元璋稱為“開國文臣之首”。他的“文道合一”要“師古”的理論,影響了明代文學複古主義的思潮。他的散文代表作是《送東陽馬生序》,敘述自己年輕時候於貧寒中刻苦求學的經曆,真實動人。人物傳記有《秦士錄》、《王冕傳》等。
劉基,是開國功臣之一,曾被封為“誠意伯”,自號鬱離子,有寓言散文集《鬱離子》三卷,其中《狙公》、《樵漁子對》、《賣柑者言》等政治性寓言,表現了他淵博的學識和富有創造性的思想。特別是《賣柑者言》,揭露了貴族官僚們“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腐朽本質,抒發了作者滿腔憤世之情;語言犀利,生動有力。其小詩《玉階怨》,構思新穎,含有微諷。詩曰:
長門燈下淚,滴作玉階苔。
年年傍春雨,一上宮牆來。
因為淚滴玉階而玉階生苔,一可見淚流之多;二可見淚流之不斷,因淚長期滋潤而生苔;三可見來人之十分稀少;因為如果常有人來來往往的踐踏,玉階上就不會生苔了。沉寂、孤獨、淒涼之情溢於言表。尤其令人不堪的是:那小小的苔,尚且能夠年年依傍著春雨,生長出宮牆之外,而宮中的人啊,卻被鎖在深宮之中得不到自由,永無出頭之日。宮門深似海,人卻不如苔——令人辛酸,情何以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