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7章 秋心如海複如潮(1)(1 / 2)

——清代文學

秋心如海複如潮,但有秋魂不可招。

漠漠鬱金香在臂,亭亭古玉佩當腰。

氣寒西北何人劍,聲滿東南幾處簫。

鬥大明星爛無數,長天一月墜林梢。

——龔自珍《秋心》(其一)

明代萬曆四十四年(1616),北方的女真族在東北建立了大金王朝,史稱後金;20年後於崇禎九年(1636)改國號為清。崇禎十七年(1644)李自成攻入北京,明亡。很快,吳三桂引清兵入關,清朝遂以北京為國都,開始了統一全國的曆程。大致用了40多年的時間,平複了反清的武裝鬥爭,迎來了“康乾盛世”——康熙(1662~1722)首尾61年、乾隆(1736~1795)首尾60年。在這期間,朝廷組織了大批人力來進行書籍的整理編纂工作。康熙年間,編了《康熙字典》、《淵鑒類函》、《佩文韻府》、《全唐詩》、《古今圖書集成》等。乾隆時規模更大,編纂了《四庫全書》、《續通典》、《續文獻通考》、《清通典》、《清文獻通考》等等。這些文獻資料,都是卷帙浩瀚的巨著,其編纂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當時的目的:一是想借機籠絡收羅人才,點綴太平盛世;二是想將有才華的讀書人引到故紙堆裏,無暇過問政治;三是通過整理古籍,銷毀一些不利於清朝統治的資料。當然,這種規模宏大的古籍整理工作,在我國文化發展史上,也有著積極的貢獻,至今仍然產生著重大的影響。

清代是我國封建文化的最後一個繁榮期,大體上承襲了明代文學的發展趨勢,主要成就還是在小說和戲劇方麵,詩文仍然在衰落,但詞卻有了一定的複興。下麵想作一個提要式的簡述。

清代小說

清代小說在明代小說的基礎上又有了新的發展,到了康乾時期達到了全麵繁榮。這時期的長篇小說和短篇小說集一共有150部左右,其中康熙年間產生的文言短篇小說集《聊齋誌異》,和乾隆年間產生的長篇小說《儒林外史》、《紅樓夢》,一起將中國古代小說推進到了最高峰。正如魯迅先生所說:“自從《紅樓夢》出來以後,傳統的思想和寫法都打破了。”

《紅樓夢》和《聊齋誌異》因為沈天佑老師有專題講授,我們就不多講了。

這裏隻補充提一點,就是《紅樓夢》中寫了很多詩詞,這些詩詞不但是小說藝術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刻劃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而且本身也都是上乘的藝術佳作。以往的小說中往往也有詩詞,但絕大多數是一些與刻劃小說人物關係不大的陳詞濫調,諸如:“光陰似箭催人老,日月如梭趕少年”等等,而《紅樓夢》中的詩詞,或者起著深化主題的作用,如《好了歌注》:

陋室空堂,當年笏滿床;衰草枯楊,曾為歌舞場。蛛絲兒結滿雕梁,綠紗今又蒙在蓬窗上。說什麼脂正濃、粉正香,如何兩鬢又成霜?昨日黃土隴頭埋白骨,今宵紅綃帳底臥鴛鴦。金滿箱,銀滿箱,轉眼乞丐人皆謗。正歎他人命不長,哪知自己歸來喪?訓有方,保不定日後作強梁。擇膏粱,誰承望流落在煙花巷!因嫌紗帽小,致使鎖枷扛。昨憐破襖短,今嫌紫蟒長。亂哄哄你方唱罷我登場,反認他鄉是故鄉。甚荒唐,到頭來都是為他人作嫁衣裳。

或者與人物的性格緊密結合,如賈寶玉悼晴雯的《芙蓉女兒誄》、林黛玉的《代別離·秋窗風雨夕》、《葬花詞》等。特別是《葬花詞》寫道:“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遊絲軟係飄春榭,落絮輕沾撲繡簾。……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明媚鮮豔能幾時,一朝飄泊難尋覓。……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全詩采用擬人化的手法,以花喻人,花人一體,情景交融,對於女主人公形象塑造和全書主題思想的深化,都有著十分重大的影響。

更多的詩詞本身就是十分優美的藝術品,如《枉凝眉》:

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若說沒奇緣,今生偏又遇著他;若說有奇緣,如何心事終虛化?一個枉自嗟呀,一個空勞牽掛。一個是水中月,一個是鏡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淚珠兒,怎禁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

像這樣精美的詩詞,在《紅樓夢》中俯拾即是。這些都是作者曹雪芹的藝術才華在小說創作中的表現。可以說曹雪芹不僅是卓越的小說家,而且也是才華橫溢的傑出詩人!

清代小說中,英雄傳奇方麵出現了陳忱的《水滸後傳》,和錢采、金豐在各種“說嶽”故事基礎上加工集大成的《說嶽全傳》,還有關於“說唐”故事的褚人獲的《隋唐演義》、無名氏的《說唐演義全傳》,以及一些成就不太高的《說唐後傳》、《反唐演義》等等。

此外,清中葉嘉慶年間產生了李汝珍所作的《鏡花緣》100回,影響較大。這部小說的主要思想成就,就是在婦女問題上表現了比較開明進步的傾向。主張開女學,開女試,讓女子享有同樣受教育的機會,這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男女平等的進步思想。這方麵還有屠紳的《蟫史》、李百川的《綠野仙蹤》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