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7章 秋心如海複如潮(1)(2 / 2)

因為《紅樓夢》和《聊齋誌異》不重複講了,所以我們這裏主要講一下偉大的諷刺小說《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的作者吳敬梓(1701~1754),他的早年生活在康熙後期,中年生活在雍正年間(1723~1735),晚年生活在乾隆前期。“家本豪華,性耽揮霍”,又“不習治生”,不幾年家產蕩盡,“田廬盡賣,鄉裏傳為弟子戒”。艱難玉成,在窮愁潦倒的生活中,寄居金陵秦淮,堅持創作,用十多年的時間完成了30多萬字的《儒林外史》。有朋友寫詩慨讚道:“閑居日對鍾山坐,贏得《儒林外史》詳。”

《儒林外史》的思想內容一般認為是通過對儒林群醜的描寫,揭露了封建科舉製度的腐朽。1981年在安徽全椒召開的紀念吳敬梓誕辰280周年的研討會上,又有幾種新觀點。諸如:有認為是前所未有的“一部描摹世相的社會小說”,有認為是一部偉大的以公心諷刺之書,還有認為是封建末世的儒林畫卷,甚至有人認為寫的是“儒林痛史”,而不是“儒林醜史。”其實,《儒林外史》筆墨重點還是寫儒林的,有嚴厲的批判,有沉痛的諷刺,也有正麵的頌揚。當然在描寫中也抨擊了社會上的種種醜惡,但正如魯迅先生所說:“機鋒所向,尤在士林。”

關於《儒林外史》的主題思想、人物形象等方麵的特色和成就,我們就不講了,主要講一下它的諷刺藝術。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中說:“迨吳敬梓《儒林外史》出,乃秉持公心,指擿時弊,機鋒所向,尤在士林。而其文又慽而能諧,婉而多諷,於是說部中乃始有足稱諷刺之書。”在《中國小說的曆史變遷》中,魯迅先生又說:“在中國曆來作諷刺小說者,再沒有比他更好的了。……諷刺小說從《儒林外史》之後,就可以謂之絕響。”評價可謂高矣。

《儒林外史》的諷刺藝術,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一是將諷刺藝術與現實主義的創作方法結合起來,使諷刺具有真實性、典型性和深刻的社會性。小說中所諷刺的儒林群醜的種種惡劣行徑,所描寫的官場上的種種腐敗現象,都源自生活,是現實生活的概括和集中。“讀之乃覺身世應酬之間,無往而非《儒林外史》。”

二是把握住事物的本質,寓主觀愛憎於客觀冷靜的摹寫物象之中,“無一貶詞,而情偽畢現”。

三是把自相矛盾的事物或者完全相反的言行,表現在一個人的身上,由此揭露人物的本質,收到“一摑一掌血,一鞭一條痕”的諷刺效果(如範進居母喪時吃大蝦圓子的情節)。

四是在真實的基礎上,進行合理的藝術誇張和精彩的細節描寫,使得諷刺的效果格外的強烈(如對於貪婪吝嗇的守財奴嚴監生臨死前讓人撥去燈芯的描寫)。

清代詞

詞,萌芽於南朝梁陳到隋代初唐時期,形成於盛唐中唐時期,成熟於晚唐五代時期,繁榮於兩宋時期,衰變於元代明代,而複興於清代。清代詞壇複興繁榮可以從三個方麵來看:

第一是創作繁榮,作家多,流派多,作品多,這方麵下麵專門分析。

第二是對前人詞集的整理編纂和印刷發行方麵,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如朱彝尊的《詞綜》、王鵬運的《四印齋彙刻詞》、江標的《靈鶼閣彙刻宋元名家詞》、吳昌綬的《雙照樓影刊宋元詞》等,一直到朱祖謀的《彊村叢書》。這方麵的工作對於詞的普及和推動詞的創作熱潮,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第三是詞學研究方麵比前人更加深入。研究詞的格律方麵的著作,以及詞話著作、詞論著作、論詞絕句等,都出現了不少。如趙執信的《聲調譜》、萬樹的《詞律》等;徐軌的《詞苑叢談》專輯詞壇故實,采錄頗豐;張宗橚的《詞林紀事》,搜集了唐宋金元詞壇422個詞人的故事,征引豐富;還有彭孫遹的《詞藻》、毛奇齡的《西河詞話》、周濟的《介存齋論詞雜著》、陳廷焯的《白雨齋詞話》,一直到況周頤的《蕙風詞話》、王國維的《人間詞話》等等,對前代的詞的研究,帶有總結性的,相當深入,既有學術價值,又有史料價值,是古代文學研究領域中一筆豐富的遺產。下麵我們重點談一談詞的創作方麵的成就。清代詞壇上有以下流派:

1. 朱彝尊與浙西詞派。

朱彝尊(1629~1709)詞推崇南宋薑白石、張炎,以至於形成了“數十年來,浙西填詞家白石而戶玉田,舂容大雅”的局麵。浙西詞以朱彝尊為首,另有李良年、李符、沈皞日、沈登岸、龔翔麟,號稱“浙西六家”。浙西詞影響甚大,為浙西詞推波助瀾、用力甚勤的是厲鶚。

2. 陳維崧與陽羨詞派。

陳維崧(1625~1682),江蘇宜興人;宜興,秦漢時置陽羨縣,故將他為首的詞派稱之為陽羨詞派。他的詞作極為豐富,用過416種詞調,寫過1629首詞,陳廷焯稱他“填詞之富,古今無兩”。陳維崧詞的風格以豪放為主,往往取景闊大,筆墨淋漓;感情奔放,一瀉無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