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古代篇:詩家端愛唱邊歌(3 / 3)

置酒古城頭,來看萬裏流。阿誰閑似我?水鳥在沙洲。

蘭州自古少雨,明時開鑿渠道,引蘭州城郊的阿幹水灌溉土地。蘭州人段續引進了水車,“倒挽河水,以灌田畝”。因此,蘭州水車是黃河上古老的獨特風物。明清的水車園在今蘭州市城關區鄧寶珊慈愛園附近,這首詩表現了作者在當時的水車園飲酒觀河的閑情雅致。詩雖短小,但清新淡雅,讀來自覺意猶未盡。

吳鎮的另一首《送別》詩也有異曲同工之妙:

金城春色上羅衣,繡陌風清燕子飛。一曲陽關千裏恨,碧桃花下送人歸。

這是一首送別詩。在洋溢著春色的金城中詩人送故人歸鄉,看到春暖花開,燕子飛回,自己卻要與友人分別,頓生感慨之情。

嚴烺,字匡山,宜良(今雲南省宜良縣)人。進士出身。嘉慶十三年(1809年)任蘭州道。嘉慶二十年(1816年)任甘肅布政使。留有《棲雲山十二詠》詩,其中《白雲窩》詩寫道:“一片白雲影,中有仙人眠。我來眠不得,白雲生野煙。”《碧波澗》雲:“碧澗繞蒼煙,清泉出石戶。清泉不在山,發旱借為雨。”《洗心亭》詩:“懸岩千仞立,流水一溪深。出世苦塵垢,入山先洗心。”嚴烺的《棲雲山十二詠》是為興隆山西峰的棲雲山十二個風景名勝所題作,作者在這十二首詩中不僅展現了棲雲山的獨特美景,而且融入了自己的人生感悟。這三首詩在這一組詩中比較有代表性,分別描寫了棲雲山的三處勝景,即白雲窩的遠闊,碧波澗的幽深及洗心亭的超然。雖是絕句,但詩風清新雅致,意味深長。

葉禮,安徽桐城人。曾漫遊西北,於道光二年(1822年)作《甘肅竹枝詞》一百首,其中有十二首歌詠蘭州風貌。全詩如下:

其一

山勢西來路不平,六盤車道更難行。

九溝十八坡都盡,轉上東岡到省城。

其二

背枕河流麵對山,金湯鞏固翠微間。

尚書台是前王府,四麵城牆三麵關。

其三

五泉佳勝最難求,千裏山川一局收。

冠蓋登臨遊客興,萬峰齊對望河樓。

其四

新關剛出義園過,山陝三江兩浙多。

寒食清明人上塚,故鄉風景問如何。

其五

城南山上大開筵,盛會龍華浴佛天。

臥佛燃燈千佛閣,輕歌妙舞酒如船。

其六

蘋果山梨哈密瓜,中秋玩月不似家。

南方風味般般有,隻少天香茉莉花。

其七

煙袋還如過水筒,橫斜一吸暗香通。

隨時噓出騰雲氣,葭管吹灰倩小童。

其八

天下黃河一道橋,排空船勢扼中腰。

千尋鐵索懸高岸,更係編茅纜幾條。

其九

水車旋轉自輪回,倒雪翻銀九曲隈。

始信青蓮詞句巧:“黃河之水天上來”。

其十

絕少渠塘堰水溝,禾苗多是望天收。

經旬無雨頻憂旱,扛出龍王共禱求。

其十一

金城佳氣鬱層嵐,迎送河橋遠塞驂。

誰向棲雲覓仙侶,鬆風水月理徐參。

其十二

平番又自號莊浪,佳麗山川說響塘。

聞道子卿牧羝處,滿天飛雪接姑臧。

“竹枝詞”本是巴、渝(今四川東部)一帶民歌。唐詩人劉禹錫根據民歌改作新詞,歌詠了三峽風光和男女戀情,盛行於世。此後曆代寫《竹枝詞》的詩人很多,內容也多寫當地風俗和男女愛情,形式都是七言絕句。上麵這十二首詩正以“竹枝詞”的形式描繪了蘭州的山川風物、世態人情,前三首生動展現出蘭州獨特的地理環境和山川地勢,如“九溝十八坡都盡,轉上東岡到省城”等,第四、第五兩首寫民間習俗,如“寒食清明人上塚”、“盛會龍華浴佛天”等,第六、第七兩首寫特有的土產風物,如“蘋果山梨哈密瓜,中秋玩月不似家”、“煙袋還如過水筒,橫斜一吸暗香通”等,第八、第九兩首寫蘭州獨特風景,如“天下黃河一道橋,排空船勢扼中腰”、“水車旋轉自輪回,倒雪翻銀九曲隈”等,最後兩首描寫蘭州自然風光,如山河氣勢造成的“金城佳氣”,棲雲山的“鬆風水月”,莊浪曠野的“滿天飛雪”等,是清代蘭州自然、人文景觀的真實反映。整組詩語言通俗自然,音調輕快柔和,堪稱組詩中的佳作。

張澍(1776—1847年),字百瀹,一字壽穀,又字時霖,號介侯,一名鳩民,又號介白。涼州府武威(今甘肅省武威市)人。嘉慶四年(1799年)進士,在貴州、四川、江西曆任知縣、署臨江府通判。先後在漢南書院、蘭州蘭山書院任教。張澍是清代著名學者,著述豐富,輯有《二酉堂叢書》,聞名於世,著有《續敦煌實錄》、《姓氏五書》、《涼州府誌備考》、《養素堂詩文集》等。寫有《金城關》、《清明次日登五泉清暉閣遠眺夕歸》、《寒玉山房即事》等反映蘭州風情的詩多篇。其《金城關》詩寫道:

依岩百尺峙雄關,西域咽喉在此間。白馬濤聲喧日夜,青鴛幢影出岡巒。輪蹄不斷氛煙靖,風雨常愆草木。回憶五泉泉味好,為尋舊日漱雲灣。

“依岩百尺峙雄關,西域咽喉在此間”二句凸顯了蘭州金城關重要的地理位置,說它是通向西域的唯一通道。次聯寫黃河景色,“白馬”,即白馬浪,是黃河鐵橋往西約500米處的一段黃河波流。關於“白馬浪”的傳說很多,有一則是說當年純陽呂祖“興行妙道”在這裏“淩波顯形”以後,這一段黃河滾滾白浪起浮,從此人們把這一段稱作“白馬浪”。白馬浪北岸是著名的古絲綢之路上的“金城關”遺址。與南岸的“呂祖廟”(即現在的蘭州市白雲觀)遙相對峙。據方誌記載,大約乾隆年間就有白馬浪之稱。此處在黃河蘭州段是浪最大的一段水域,由於河道較窄,水下岩層排列參差不平,激流中泛起無數白色的浪花,猶如一群白馬踏浪奔馳而下,仿佛是馬蹄聲、嘶鳴聲、波濤聲融為一體,隻有置身於其中才能深感白馬浪的含意。因此,張澍詩中寫出“白馬濤聲喧日夜,青鴛幢影雲岡戀”的美妙佳句。“百尺雄關”、“白馬濤聲”,寫金城關與黃河的相映成險。詩中不僅對金城關下及其黃河周圍的景色進行了細致描繪,同時也表達了詩人對蘭州的留戀之情。

又,《清明次日遊五泉登清暉閣遠眺夕歸》雲:

蘭峰高處放吟眸,寒側風輕野色浮。白雪消殘河外,綠煙飛上柳梢頭。梵鍾洪響遙相答,遠岫斜陽淡不收。我自忘歸人影散,西岩虎嘯碧泉流。

“清暉閣”,舊名清虛府,始建於清順治十一年(1655年),康熙年間改稱清暉閣,光緒年間重修,改為靈佑祠,供泉神和雹神。民國十年(1921年)重修,改供奉宋嶽飛、明楊繼盛(椒山)和清左宗棠,也稱左公祠。院內有五泉之一的甘露泉。作者在清明節這一日登上五泉山清暉閣,眺望遠方,將山下景色盡收眼底,遠處有湲湲流淌的黃河,冰雪融化的大地,在初春裏充滿生機的楊柳,一片春天的氣息,詩人被這美妙的景致所吸引,進入到渾然忘我的狀態,不知不覺,竟然傍晚將臨,聽到寺院裏悠揚的鍾聲和遠山的落日,斜暉脈脈,令人流連忘返。整首詩對仗工整,意境悠遠,是一首描寫五泉山的佳作。

又,《寒玉山房即事》:

授字才完素意閑,空庭鳥啄碧桃斑。

落花不入遊人夢,臥看皋蘭雨後山。

“寒玉山房”,無記載可考,但從詩中看,大概在皋蘭山附近。“即事”是根據眼前景物,即興賦詩。此詩可能是張澍在蘭州蘭山書院任教時的閑暇之作,詩中表現了詩人感受大自然時的悠然愜意,風格清新典雅,頗具特色。

陳奕禧,生卒不詳,字六謙,海寧(今浙江海寧)人。貢生,官南安知府。他的《皋蘭載筆》,依行程記錄入甘肅沿途所見物產風景。他采用純粹的文言,介紹蘭州特產的牛羊絨製品及皋蘭山、肅王府、黃河浮橋、鐵柱、犏牛等,中間全無連綴之詞,隻用各段落將所見一一道來,簡潔生動,用筆老辣。他記各種絨製品,先寫絨、毼之別,然後介紹其過去多為尼姑所製,而其服禦者由公卿貴人漸漸流傳至普通人,再記其因花色不同名稱各異,價錢隨之有別。總之因品級、價值高下各自用三言兩語點出特征所在,將貨色繁雜的絨製品敘述得層次清晰有條不紊。而他記山水名勝如五泉寺泉水,“泉出山半石罅,淙淙數脈,散流比注。樓觀亭台,俯臨泉上,榆柳鬱蔥,清流環匝,臨岩坐息,景地幽奇”。視線循泉而去,由泉而上及亭台,旁及榆柳,以“俯臨”、“環匝”又與泉遙相呼應,回環照應又層次感分明,並且善於抓住景物特征,以“淙淙”、“散”、“比”、“俯臨”、“環匝”等詞語惟妙惟肖地刻畫出景致可愛的動態,最後引入人的活動“臨岩坐息,景地幽奇”,點出全景幽奇的靈性,收束整段。寥寥四十餘字點麵結合,動靜相宜,層次鮮明豐富。他記內部景觀頗多的肅王府,為了突出“代往人非,不免興亡之慨”,也僅僅用了四層意思百來字,第一層言肅王府今日為巡撫公署,昔日有靖逆侯張勇在此植稻養魚。第二層言今日正堂正是舊日內城門後餘地。第三層言淳化王府今為布政司署。三個層次的今昔對比後,最後一層寫那一直未變的是“櫨桶間所繪雲龍,今輝猶在”。雖然用的都是客觀冷靜的語言,但處處突顯著對物是人非的感慨造就了富有張力的表達效果。他記事物尤其善於抓住其獨有特征。如記犏牛,“番種也,乃黃牛與犛牛交而生者,有黃、紫、白、黑各雜色,低小而形異於群牛,角短,尾大如帚,毛長委地,其力不勝車,其絨可織為衣”,一句一意,將犏牛由來、顏色、體型、功用介紹得一清二楚。總之,陳奕禧《皋蘭載筆》寫景狀物善於在清晰的層次中以洗練的筆墨點出特色之處,全文如秋風吹雲,一掃無遺,簡古有力,決不拖遝。

此外,還有一部佚名的《蘭州風土記》,也以外鄉人的眼光,以劄記的形式記敘蘭州及周圍地區不同尋常的一切,無論穿戴、飲食、臥具、騎乘還是節日習俗、吏治風氣,都一一加以描寫,如記蘭州的馬車,“蘭車惟用一馬,車輪較中原寬尺餘,故一出甘境,便不合轍”。作者眼中此處人極為簡樸,“西州風俗簡吝,雖巨富亦袍疏食。創見者不知其為富翁也”。而且蘭州時常煙霧繚繞:“土人無少長皆吃水煙,每逢市集,煙氣四布,幾不見人。”都是以樸實無華的語言白描那些最引人注目之處,將蘭州的特別展現在人們眼前。受清代樸學的影響,作者在樸實的記述裏也偶爾加以考證,如寫道,蘭州稱“土人以一人為一塊”,便聯想到“吾鄉稱人肥胖者為大塊頭,或有出處”。寫道“呼妯娌為先後”,便說“先後,見《史記·封禪書》及郭景純《爾雅注》”。看到蘭州土人大半住一層或兩層的土窯,便想到“即《綿詩》之‘陶複陶穴’也。窯上不是原田即是孔道,袁簡齋《詩話》載《土窯詩》雲:‘風雨不向窗中入,車馬還從屋上過。’可以互證”。字裏行間透著一股樸素的認真勁。然而,作者的樸實認真背後,仍是有自己一點兒或戲謔或歡喜的神情,他看水黃酒,“土人先一夕作水黃酒,次早酤賣,過午即酸不可飲。餘特美其名曰‘半天香’”。作者對蘭州乃至甘肅官場裏的習氣尤其關注,如州縣因公落鄉,“鄉約進熟雞一隻便是上饌”;教官一般不乘車馬;堂翁往往受典史挾製;“州縣望賊如望歲”;甘肅土司隻求番回安靜……等等,如同中國眾多傳統的普通讀書人一樣,他也關心著西北的政治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