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蘭州的山(2 / 2)

然而,史實是霍去病從沒到過蘭州“但這並不影響五泉山承載蘭州的文化曆史“之後,蘭州曆代鄉賢僧道錦上添花,不斷賦予蘭州更多的思想文化元素,曆代興建的山寺、道觀、喇嘛神廟,鄉民自發的植樹造林、養護修葺,都在強化著這種承載“特別是清末民初,著名鄉賢、自號“五泉山人”的劉爾圻,更是為五泉山的興盛竭盡全力。不但親自主持營造,而且還以景為題,為五泉山創作了百副詩文楹聯,給五泉山以厚重的文化份額和豐富的內涵,實在是功不可沒。

位於黃河以北的白塔山,曆史同樣久遠。不同的是,白塔山所在的山脈,承載著自秦以來就設立的關隘----金城關。雖然當時坐落在這西北九重之地的關隘規模不大,但曆代駐防將士毅然無不恪盡職守莊嚴地守護著祖國的門戶,威懾著虎視眈眈伺機人侵的賊寇不得輕舉妄動,拒敵於千裏之外。另外有種傳說,雲)元朝,成吉思汗為了實現祖國的和平統一,親自寫信致意西北吐蕃烏斯藏區的薩加迦派(花教)法王,希望雙方通過會談,消除隔閡,加強交往,促進民族團結,共同實現一統大業。法王收到成吉思汗的親筆信,深為感動,完全讚同成吉思汗的意見,願意為此做出積極的努力。為了表示自己的誠意,法王非常慎重地選派了一位德高望重的喇嘛!專程前往蒙古拜望成吉思汗。不料山高水低路途坎坷!年老體弱的喇嘛千辛萬苦地行至蘭州臨河山下!終因體力不支而病逝。成吉思汗一統天下之後得知這一消息!心懷悲惘!為了紀念這位傑出的和平使者!特意派人在喇嘛病逝的山上建造了一座佛塔和寺院,就是現在的白塔寺。雖然無從考證這傳說究竟是真是假,但合乎時代背景,頗具耐人尋味的曆史意義。

白塔山建造的確切事實是明景泰年間,由填守蘭州的太監劉永誠在舊址處主持重修白塔寺,新修白塔。

寺院莊嚴宏偉,佛塔潔白亮麗,風格獨特,塔體全部采用代表神聖高潔的白堊土裝飾,從此這裏就有了“白塔”景觀,無名的荒山也有了“白塔山”之名。

雖然原塔已毀,但後人在原址上仿造的白塔,仍然保留了白塔的文史意蘊,依舊讓人景仰。

五泉山、白塔山,它們是蘭州的山,人民的山,永遠忠誠地環護著城市,擁抱著城市,高高的聳立在人們心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