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蘭州的客(1 / 3)

“客”是什麼?“客”跟“主”相對,不是主人,是從屬,是寄居。東漢許慎在他的《說文解字中給“客”字定義說(“客,寄也,從也。”人是動物,天生喜歡活動運動,人們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有時不得不告別生養自己的故土鄉親,漂遊移居於陌生的異地他鄉討生活,謀生計,渡日月,這樣的人就是“客,’。

蘭州世居西北,曾經是絲綢故道上的重要關隘和驛站,秦漢以前地廣人稀,不具規模,途經路過的軍旅客商不多,因種種原因客居蘭州的人自然也不多。

不多,但也不缺。比如,行走江湖的“刀客““劍客““鏢客““刺客“,還有買賣人口的黑心“皮條客“,都能在蘭州久遠的裏巷軼事裏覓得見他們的灰暗背影。

風起雲湧的戰亂時代,投靠於蘭州貴族豪門的“門客““說客“也是有的。比如,明代少許“文人墨客“,就曾投靠在肅王府門下,不定期地承擔一些文化責任。

世風流行!權勢需要!蘭州當然也有名不見經傳的謀士、食客。他們的榜樣,當是春秋戰國時期的馮諼、毛遂。可惜,素以“毋文書,以言語為約束”的遊牧流弊之地,未留一鱗半爪。

久客為主的蘭州人也是層出不窮,屢屢人冊的。生活在各個時期的蘭州客,來源廣泛,成分複雜。其中有官遷、罪謫、屯墾、戎邊、商旅、民流,等等。不同時代的統治者,基於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的不同需要,常常需要加強邊塞駐地的防務和吏治,實施有組織、有計劃的人口調劑,用以平衡發展。地廣人稀的西部軍旅走廊也是曆代王朝充實人口的地區之一,大規模的人口遷移也發生過幾次。至於那些身負吏治和軍務的官員,他們往往攜帶親隨跟班,拖家帶口的客居邊塞,有的駐地蘭州,行使權力職責,其中一些因為調任升遷無望,不得不落地生根,反客為主。

曆代,途經蘭州的客人不知有多少。那些誌在邊塞沙場建功立業的文官武將也已仙逝遠去,他們英武的身影淹沒在瀚海沙漠,早已化作長風晨霧消弭殆盡。惟獨詩句流傳不已,唐朝詩人王昌齡躍馬沙場,一路西去,曾發出“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的豪邁誓言,岑參兩次行使西域,在蘭州留下《題金城臨河驛樓(的詩句)“古戎依重險,高樓見五涼。山根盤驛道,河水浸城牆。庭樹巢鸚鵡,園花隱麝香。忽如江浦上,憶作捕魚郎。”活現了唐時蘭州的曆史文化風貌,既雄偉險峻,又關隘重重,驛道連綿,同時也簡練地描寫了金城臨河驛樓的秀麗風光,富足的黃河水源將邊塞小城孕育的如同江南水鄉。

人在他鄉為客,須客氣有禮,謙虛謹慎,謀生從業,須得手腳勤力,吃得起苦,下得了力,否則對不起這方慷慨收留你、又賞你飯吃的土地。

蘭州人一向待人寬厚包容,客氣,不排外,有禮貌,對前來蘭州討生活的人,都比較親切,一般統稱為“客”。他們將賣布的稱“布客”,11將賣皮貨的稱“皮貨客”,將賣珠寶的稱“珠寶客”,將賣木材的稱“木材客”。當然若說官話,則是稱之為“皮貨商”“珠寶商”“木材商”,等等。蘭州人對小商小販稱客,對各種各樣的“打工仔”也稱呼“客”。

比如,將往來收麥打工的稱“麥客”,將行走街市挑水賣水的稱“水客子”,將憑借腳力走南闖北趕騾趕馬搞貨運的稱“腳戶客”,將在沙漠裏趕駱駝謀生的稱“駱馱客”,或者直呼“拉駱駝的客”,將在黃河裏劃牛羊皮筏水裏浪裏拚命撈生活的稱“筏子客”,或“筏客子”,等等。這些客稱,都是以行當職業來稱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