廟是供奉祖宗神位的處所或地方。家族供神的廟是宗廟“家庭供神的廟是家廟“2村府縣供神拜佛或者崇拜地方名人將相的地方叫寺廟,比如,山上有座山神廟,遠處有座關帝廟,等等。山神廟、關帝廟、龍泉寺是廟號,在寺廟專職管理香火的人叫廟祝,到廟裏求神拜佛的人叫施主或香客。
蘭州是個以漢族人口為主要人口的城市,民間的漢族群眾普遍信奉鬼神,而且是多神、泛神、眾神的崇拜者。“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是大多數人信奉神靈的心理趨向,進廟燒香,見神磕頭,似信非信,信而不專,敬我所需,為我所用,頂禮膜拜,祈求福壽祿,是眾多崇拜者的共同心願。比如,想生孩子求送子娘娘,想得錢財拜財神爺,身體有病求藥王、觀音,遇到危險拜關帝君,久旱祈雨求龍王,等等。當然,臨時抱佛腳,急需現拜,也是常有的事。人們把求福免災逢凶化吉的希望寄托在神的意誌上,希望遇難呈祥!去禍得福“患難無助,期望得到神的佑護和幫助,以期解除苦惱!獲得心靈的慰藉!或者精神的寄托!這是人之常情!也是人人都可以理解的求助行為。同時!它也是漢族文化傳統中一種由來以久的民俗民風,絕不能以一句簡單的“封建迷信”統而概之。
過去,凡是有人群的地方,都會有廟。蘭州的漢族人多,廟多神也多。市區城關的城隍廟、觀音廟、關帝廟、東嶽廟(也叫齊天廟)、黃河大瀆廟(此廟其實是河神廟(、真武廟、馬祖廟、三聖廟、火祖廟、風神廟、金花廟,等等。七裏河區、西固區、紅古區的財神廟、娘娘廟、呂祖廟、皋蘭縣的馬王廟、山神廟,榆中縣的龍王廟、永登縣的玉皇廟、城隍廟等等,都是年頭久遠的廟。可說是人們需要什麼神,就有什麼廟。
廟是神的所在,神是人的精神轉化與寄托,也是安撫人心,寄托希冀期盼與希望的有形載體,它適應一些人們的精神文化需要。
信神的人普遍認為,神是超自然的,也是無所不能的,隻要誠心誠意地敬奉神明,神就會心知肚明,悲惘垂憐,顯示靈驗。在信奉者的眼裏,神沒有尊卑大小,是神都有靈。既沒有一個至高無上的神,也沒有敬而不靈的神,是神都是有能為起作用的,哪個神都不該怠慢,哪個神都不能得罪,個個都崇敬,哪個都禮拜。所以大多數人是遇事亂求神,見神就跪拜,至於神會怎麼想,從來不在意。反正禮多人不怪,認定了“磕頭作揖,神見神喜”,就一定認認真真地做下去,這是一種自我意識的執著。
廟的建築,也是因地而異,因神而異,因財力而異,規模大小不一,神抵神位有別。比如家神,有的家庭設置在單間獨室,有的設在家中一
隅,有的隻在牆壁鑿出一個神龕。宗廟是家族共同祭拜神祗和祖宗的地方,一般都有獨立的神廟和廟祝,村廟H廟山神水神河神土地神,以及風雨雷電等一些自然神都有自己的小廟!他們各司其職!專心致誌!這就是為什麼“廟小神靈大”,因為心誠則靈!小神司職有責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