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蘭州的廟(2 / 2)

廟是因人之需,神是因人所求。神源自民間,又回歸民間,為人服務,所以人們敬奉神。漢民族信奉的每個神都有來曆,每個神都有從人到神的非凡經曆,具備常人所不具備的力量和智慧,有能力幫助人,所以人們相信神,崇拜神。

城隍廟供奉的是守護城池的神--城隍爺,城隍爺的責任重大,威力也強大。民間認為,就一個縣來說,陽間的最高行政長官是縣官,陰間的最高主宰是城隍,正所謂“縣官不如現管”。有史料說,漢代就有守城之神,是否叫城隍不明確。較為確切的是從唐代起,各郡縣都有城隍廟,長官百姓正月初一到初三祭拜眾神。每個城都有自己尊奉的城隍爺,每個城隍生前都是國家的忠臣良將,深受百姓愛戴。

《甘肅民俗總覽》上說,蘭州和天水的城隍爺是漢朝大將軍紀信,定西的城隍爺是文天祥。文天祥大家都熟悉,他是廬陵(今江西吉安)人,進士出身,原是大奸臣賈似道的門生,曾先後擔任尚書左司郎官、湖南提刑、江西提刑等官職,後來因為與賈似道政見不和,被罷免。宋恭帝年間,元軍人侵,朝廷令其組織人力物力抗擊元軍,他捐資充公,支援宋軍與元軍決戰。失敗被擒之後,大義凜然,寧死不屈,為我們留下了《正氣歌》和《過零丁洋》的詩文。其中“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詩句,成為中華民族的精神寫照,激勵著人們前赴後繼。定西人敬他為城隍神,世代供奉理所當然。

蘭州和天水的城隍神是紀信。對於紀信,人們就不那麼熟悉了。但是提起劉邦、項羽,可說是世人皆知。而漢朝大將軍紀信,就是拿自己的命換了劉邦命的那個人。紀信早先跟劉邦起兵,是部曲長。楚漢之爭的時候’項羽邀劉邦赴宴’即“鴻門宴”,當時“項莊舞劍意在沛公”,項羽的叔叔項莊很想殺死劉邦,為項羽稱霸天下掃清障礙。但被張良一眼看穿,令樊噲人席保護劉邦,劉邦借機如廁,張良使計與樊噲隨即退出。而後,張良勸劉邦速回灞上。劉邦走投無路,此時隻有乖乖地聽從張良的安排,他在陳平、樊噲、紀信等一幹親隨的護衛下打截路飛逃回灞上,轉危為安。在這危難救駕的隨員之中,就有紀信。

後來,項羽攻打滎陽城,楚軍勇猛善戰,所向披靡,劉邦大敗。為了保住漢劉邦,讓他順利地逃出項羽的窮追猛打,紀信裝扮成劉邦的模樣,乘坐劉邦的龍車,假裝投降。不料被項羽當場識破,頓時勃然大怒,立即放火燒了龍車,也燒死了紀信。

紀信舍身救主,死後被劉邦賜封為忠烈侯。西漢忠烈大義的大將紀信,成為蘭州和天水的城隍神,大概這就是緣由。

現在的蘭州城隍廟,是民間兜售文房四寶和古董古玩舊書報的熱鬧場所,沒有廟,也不見城隍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