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蘭州的街(1 / 2)

街是城市的生命!街是城市曆史文化的根!任何城市都來源於一條街!都初始於一條街“一個城市的生命力是否旺盛!往往取決於各條街的興旺與否“街是市場的標誌!市場的大小多少都由街的規模來衡定“同世間一切生物一樣!街的生命和根係也是種植在大地土壤裏的!她依托土地來生存!來發展!也依托土地而枯榮“最初栽種這個生命之根的人!起初並不是腰纏萬貫的巨賈富商!而是普通農家的小商小販“巨賈富商靠投機買賣發財!農戶商販因為生產生活需要互通有無而擺攤設點作為交換“為便於交換!他們選擇那些人口集中、交通便利的地方來進行!漸漸發展成為集!成為街!成為市!成為官府管轄的區域!又隨之派生出許多與之相適應的行業和人口。

蘭州是甘肅的省會城市,其特點是城市新、街市小。二十世紀80年代的資料表明,蘭州所轄三縣五區的總麵積不過1600多平方公裏,市區中心街道總計不過300條’而今已達千餘。

大凡一個城市!都有自己街市的主幹和首腦“蘭州街市的主幹和首腦是中央廣場,所有的街都是以中央廣場為中心向外輻射,向外伸延的。

中央廣場是甘肅省人民政府的所在地,也是曆代甘肅最高行政機構的官邸。民國,甘肅政府在這裏執政,清代,為陝甘總督府衙,明代,是西北領藩肅王的府邸。

肅莊王朱模是朱元璋的第十四個兒子,大明初定,朱元璋將自己的26個兒子分封為王,各自領藩一方,朱模受命領藩“九邊重地”之一的甘州,駐地在今張掖一帶。朱模認為甘州非藩王首府理想之地,於是多次奏請移居蘭州,惠帝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獲準移藩。

肅莊王朱模遷居蘭州,首先在今中央廣場大興土木,建立了肅王府。

從此,肅王府就成了這個城市的首腦和主幹。肅王府前的轅門大街成為街市的軸心,圍繞軸心又派生出條條大街小街,輻射連接成為城市的網絡,不斷發揮著城市的作用和功能。

肅王府門前的轅門大街,說白了就是停車場。明清官員前來府衙聽差辦事,車馬便停在轅門。肅王府的西側有賢侯街,東起今通渭路,西至大眾巷。明清時期的賢侯街,也叫賢後街,這裏居住的是達官貴族,也有個別的仕宦名流。賢後街的街尾處還有一條叫侯後街的小街,氣派規模都不及賢侯街,居住的是些官職較低的府衙官員。

今日繁華無比的張掖路、酒泉路,是明代肅莊王主旨開建的兩條古街。古街規模不大,因臨近王府,二街統稱為“王府街”,清代又拓展了不少。至清末,這兩條古街早已經發展成為中心大街了。於是由東到西分段命名,分別稱之為東大街、東柵子、轅門、西柵子、侯府街、西大街,等等。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蘭州市首任市長蔡孟堅執政時“與時俱進”,將該街改稱“中華路”,為逢迎國民黨總統蔣介石“又將原來的孝友街、南大街、綢緞街,一律改為“中正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