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0章 蘭州的樓(1 / 2)

樓是什麼!樓是二層以上的房屋。房摞房,屋疊屋,二層以上的樓,今天早已不足為奇。而今,水泥的堆積,幾何的發揮,長寬高的聳起,高的聳人雲天可達數十上百層,小巧玲瓏的也有二三層。居住在二三層別墅小院的,多是位高權重資產豐厚的人物,居住在十層八層乃至數十層的多是收人參差不一的各色尋常百姓,至於各式各樣的辦公大樓卻又另當別論。

樓的出現,表明了城市的增加與擴大,人口空間的立體存在和需求,當然還是人們智慧和勞動的結晶。

中國的房舍出現很早,建築曆史也很長。具現代考古研究,早在公元前的夏王朝,就已經有了茅草的宮殿,故址就在今河南偃師的二裏頭村。商代則有了“塔莊”,雖然磚瓦還沒有出現,茅草的房屋卻有了分層,形成“塔”狀,實在是一種樓的初始模樣,極富想象和創舉。至周朝,周文王伐密,率大軍前來征伐不太聽話的小小密國,不料這屬國並不束手就擒,而是操戈頑抗!頓時激怒了周文王!遂血腥殺戮將其滅亡“而後又在其殿址上建築了高20丈!周長420步的樓台!稱之曰“靈台”。靈台用來登高望遠!

觀賞瀏覽!或察看天象!或祭祖弘德!遂後又因此而演變成為甘肅的一個行政地名-靈台縣。

春秋戰國時期的詩人屈原在他著名的天問(裏,曾經大膽地發問)“昆侖縣圃,其尻安在?增城九重,其高幾裏?”說明當時神話傳說中的昆侖山不但有懸樓園圃,而且頂層的“增城”還有“九重”,可見玉宇瓊樓,亭台廊榭已非全然憑空想象,而是當時的宮廷就有重簷閣樓出現“因為任何神話都是來源於生活,不可能完全脫離現實社會“蘭州的樓是“懸樓”。懸樓,顧名思義是離開地麵懸空而建的樓房“這種樓房,說是離開地麵懸空而建,實際上並非完全沒有依托,而是背山半懸。半懸的樓體由木柱雕欞與牆體巧妙地連接成一體,懸凸伸出上麵的樓房回廊和欄杆,下麵卻堅壁長柱,或凹或凸,凹者靈秀,凸者雄奇,既美觀大方又浪漫恢弘。蘭州的懸樓,既不同於雲貴川的吊腳樓,也不同於廣東的圍屋,福建的土樓,而是半依山體半懸空,參差煙嵐自成景,實在是風格獨特的古典民居。

史料記載,肅藩王(靖王朱真淤)主政時,曾經在華林坪山端延至金天觀山沿一帶,“改唐禪院為華林山寺院,乾隆時毀於戰火。後來重修,在門首連建九楹,故名九間樓。”以此推斷,華林山寺早在唐代就有,若也像九間樓那樣貼山而建,半依山體半懸空,蘭州懸樓的曆史可謂風雨煙嵐千百年,山形依舊自不朽了。不管怎麼說,明代重修的九間樓,就是一座造型別致氣勢恢弘的懸樓。清代興隆山道主劉一明曾經在蘭州為九間樓題聯,聯曰)“義勇鎮邊疆,澤並黃河流萬古.武安延社稷,群瞻紫塞峙千秋。”民國時期,民國政要蔣介石戴笠前後來蘭州,都以九間樓作為行宮和住所。

據有關人士透露,不久的將來,這裏將動工改建,著力打造成為具有明清特色的仿古文化一條街。該街將集中展現蘭州地區的民風民俗和曆史文化風貌,其中建築有護坡式鋪麵、蘭州四合院、參差錯落的街景、木製結構的虹橋,同時將重現昔日牡丹園林景象。而獨具特色的蘭州懸樓建築也已規劃其中,列人了重要的建設項目,著實令人振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