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的勝利,帶來了新的活力,激發了人們奮發強國的決心。
政府計劃在西北以蘭州為中心,修築重點經緯交通要道九條,分設國道、省道和縣道,全麵推動這一區域的經濟建設和社會文化發展。同時,還對部分傳統的驛路、駝道、大車道進行了一定的維修。但是,一貫經濟欠發達的甘肅,道路情況並沒有得到根本的改變,也沒有公路。沒有公路的甘肅,自然行路難,陸路運輸貨物靠的是“腳戶客”“駱駝客”,或是木輪大車,毛驢馬牛車轆轤。他們酷暑嚴寒風餐露宿,行走在漫漫長途,個中艱辛可想而知。
1921年,意大利西皮奧爾·博爾蓋塞親王一行3人,駕駛一輛小型汽車,由北京前往新疆,途經陝西,路過甘肅,行走在這片沒有公路的地方。所到之處,甘肅百姓無不震驚。因為這是他們從古到今親眼看到的第一輛汽車,一輛由金發碧眼高鼻的洋人開路前往的汽車。他們遠遠望著這個“屁股冒煙”的家夥橫衝直撞一路西行,過後才知道這玩意叫“汽車”,功能本事跟馬車一樣。
於是有人便新奇地打聽:“這玩意兒,一天得吃多少草料,喝多少水才能養活?”
看樣子也想來他一輛,開開洋葷哩。
1927年,民國甘肅省政府成立,省會依舊設在蘭州。出於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的需要,政府采取“以工代賑”的形式,在大車道的基礎上整修了蘭州至平涼、蘭州至酒泉、蘭州至西寧的汽車路8條。1934年,西北成立了公路機構,開始按公路標準修築西安--蘭州的首條標準長途公路。由是,先後又開築了蘭州至新疆、至西寧、至四川、至銀川等省內外公路幹線六條,初步形成了以蘭州為中心的公路輻射網絡。
新中國成立以後!特別是30年來的中國改革開放!為蘭州的路帶來空前的發展機遇!“要致富!先修路”的思想觀念日益深人人心。現在已經形成以國道312、109、212%213、211、310等幹線!以隴東、隴中、隴南、甘南、河西為地區性公路的交通網絡!蘭州通往東南西北的道路可說是四通八達。
至於省城都市蘭州的路,大街小巷已經沒有了“死胡同”、“泥水路”,現在是路路通,柏油路,水泥路。蘭州的大小道路縱橫交錯,確實便捷了許多。如今“修路致富”,已經成為人們的共識,城鄉到處可見修路起樓的建築工地,道路對社會經濟文化的影響自不待言。
往事越千年,彈指一揮間。但願蘭州的路越來越好,但願每個人的人生之路也越來越順暢,越來越合心,越來越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