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筏是蘭州黃河上的一景,號稱朝陽產業、無煙產業的旅遊,開發了這個古老簡陋的擺渡工具,但是乘坐牛皮筏或羊皮筏遊覽兩岸美景的人們並不多。
畢竟乘坐遊艇即便捷又舒適,而且可以攜友品茶拍照,何其輕鬆,何其開心!
黃河上的筏由來已久,它是西部黃河上的船,黃河上的舟。它源於上古先民創造的“援木渡水”,是受木筏、竹筏的啟發而發明創造的’
俗話說“火車不是推的,牛皮不是吹的”,這話隻說對了一半,正常情況下火車是不能用人推的,可是牛皮筏子羊皮筏子就是靠人吹的’不“吹牛皮”就做不成牛皮筏子,不“吹羊皮”也做不成羊皮筏子’要想做好黃河上的皮筏子,須得有一手會“吹牛皮”的硬功夫’試想一下,一頭碩大無比的牛,屠宰之後完整剝皮,同時紮住幾個腿,隻留下一腿做氣門,然後再由人來吹氣成胎,該需要怎樣的力氣,怎樣的功夫!
不信!你找個新鮮牛皮羊皮吹吹試試“在西北!隻要有黃河就有牛皮筏子!就有“筏子客”,蘭州人叫“按客子”。在這裏,“筏子客”不是指乘坐筏子的乘客,而是指駕馭牛羊皮筏子的人,如果祖輩依此為業,人們就將其稱之為“筏子戶”。筏子戶是“水上的生意人”,主要的生意是水上運輸,載承運輸貨物,當然也運載乘客。但是,載客乘牛羊皮筏子是有危險的。如非迫不得已,人們一般是不會冒險“走水路”的。如果一定要乘筏子,就需要經驗豐富,技術精良的水手護送,否則水急浪高,風雲難測,很難駕馭風險。
過去,蘭州的筏子大都集中在今水文站附近的柏樹灣和晏公廟今中山橋一帶(,雖然沒有冠名,實際上就是蘭州的渡口。柏樹灣和晏公廟的北門灣子有人叫“筏子渡1,主要是轉運,當然也有起運營運。黃河的起首渡口在臨夏州,臨夏州早先也叫導河縣,導河縣的北鄉有個蓮花渡,它就是黃河航線上的起運之地。一般的貨運路線是由蓮花渡裝運,往東行經蘭州,再至包頭。從蓮花渡到蘭州,途中經劉家峽)八盤峽)新城)河口才能到達蘭州。這一路激流險灘,峽陡灣多,極具風險,若遇風雨雷電更是苦不堪言。因此,若開筏起運,有的漢族筏子戶要選擇黃道吉日,鄭重地祭祀龍王)河神,虔誠地祈求神靈保佑大家一路平安。
有的首航的筏子戶,開槳下水之前還要在牛羊皮筏子的首頭掛紅結彩,鳴放鞭炮,以期大吉大利。但大多數筏子戶不搞儀式,不求神,而是依靠自己。
從蘭州柏樹灣或晏公廟起運轉運的牛羊皮貨筏,一般都是經寧夏到達包頭的長途。航程長達2400多公裏,也是黃河筏渡最長的地段,沿河途經之處山高水低風險無數。蘭州的桑園峽山石陡峭,河流曲折,途中有一凶險之處叫做“狼舌頭”。“狼舌頭”是山間伸出的一塊懸石,風平浪靜的時候懸石遠離水麵!筏子往來無事!若遇汛情風雨!陰雲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