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錯,發明蘭州清湯牛肉麵的正是馬保子師傅。馬保子師傅是回族,據蘭州地方誌專家鄧明先生說,馬保子師傅是民國初年的人,也就是說蘭州清湯牛肉麵的起源應該是民國初,而非清朝末。馬保子是廚師兼老板,既經營牛肉麵,又研究牛肉麵,懷著虔誠之心,將清湯牛肉麵做出了滋味,做出了特色,打出了品牌。品牌是什麼?品牌是具有特色的工藝配方,獨特的技術製作,科學的操作標準。沒有品牌意識,就不能完善生產工藝,達到科學技術含量。正是因為品牌,才使蘭州牛肉麵出神人化,名揚四海。蘭州牛肉麵的工序是環環緊扣,每一步都毫不含糊,比韓國的大長今還講究“心意”。結果顧客盈門,拜師學藝的自然是你追我趕不落人後。蘭州牛肉麵就這樣不知不覺地火了,可是馬保子師傅老了。但追隨他的牛肉麵館卻越來越多了,並且不聲不響地延續下來了,而且生意好、質量優、信譽高。曆史長久的牛肉麵館,絕大多數都是以回族為主的少數民族企業。
回族,曆來以“善於經商”聞名於世,也以“善於經營,兼以貿易致富”的才能在商貿經濟中發揮作用“回族不是在中國土生土長的土著民族,不是自境外集體遷移定居中國的某個部族“而是在特定曆史條件下,由國外分散進人的各國伊斯蘭教徒在中國經商、傳教、服役期間與當地居民聯姻,還有當時僑居中國的一部分人,經過漫長的曆史磨合,在伊斯蘭教這一共同信仰的聯結下,於元代在中國大地上成長壯大起來的一個新興的少數民族共同體“這個民族共同體,以伊斯蘭教信仰為核心,在自己的民族發展史上,用鮮血和汗水記錄和發展著自己的民族文化“自從元朝帝國建立,元世祖忽必烈下令“探馬赤軍隨地人社”之後,將大批屯守要塞的官軍就地轉業“這些自西方各國而來,跟隨元軍東征西戰的將士,在中國沒有土地,沒有家園,注定不能像漢人將士一樣轉業歸裏,荷鋤蒔田“要麼人社編民“屯聚牧養”,要麼坐地西北,經商貿易,行走天下“他們順應曆史機緣,像一粒粒種籽,在東方的土壤中默默適應,“相時居貨,媒取富貴”,以商貿謀生“有的趕腳馱運長途販賣,有的出賣勞力當腳戶傭工;有的自家出資,或與親友合資做些小本生意,諸如開飯館、做拉麵、賣大餅,以及其他一些大眾飲食“從這個曆史淵源上看,蘭州牛肉拉麵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元末明初“史載,明初已有回族定居蘭州“但,那時並沒有誕生蘭州牛肉麵“因為任何品牌都需要一定的曆史機遇和社會條件“為了長期營業,他們謹守伊斯蘭教訓導,做“憑自己的財產和生命而奮鬥的人”,靠吃苦耐勞艱苦奮鬥發家致富,同時信守契約規則,堅持貨真價實,公平交易,體現的是商業道德和原則,而不是“一錘子買賣”。惟其如此,蘭州牛肉麵才能昌盛不衰,讓小吃食有了大世界,鮮香滋味飄揚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