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媽祖祭典(2 / 2)

為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將媽祖祭儀進一步引向規範,1994年,相關部門參照曆史資料和傳統民俗祭儀,製定了《湄洲祖廟祭典》。隨後,對祭典樂舞等不斷加工,以期與祭典儀式、媽祖整體文化等有機結合。媽祖祖廟祭典在每年農曆三月二十三舉行,行祭地點在湄洲祖廟廣場或新殿天後廣場。祭典有指定的主持人、主祭人和各項執事等配合完成。其程序依次為:1.擂鼓鳴炮;2.儀仗、衛隊就位,樂生、舞生就位;3.主祭人、陪祭人就位;4.迎神上香;5.奠帛;6.誦讀祝文;7.跪拜叩首;8.行初獻之禮,奏《和平之樂》;9.行亞獻之禮,奏《海平之樂》;10.行終獻之禮,奏《鹹平之樂》;11.焚祝文,焚帛;12.三跪九叩;13.禮成。整個祭典過程,雍容肅穆,數萬媽祖信眾聚集在湄洲祖廟之前,虔誠上香、膜拜、祈福。

各地民間媽祖祭典的儀式不盡相同,但基本都包括燒香、上供、祈拜和許願等儀式。有的地區漁民還將船模供奉在媽祖廟中,求媽祖保佑自家船隻在海上運作時能夠順風平安。還有一些地方有抬媽祖像出巡遊街儀式,如台灣北港的朝天宮媽祖廟,於媽祖誕生日舉行的繞境活動。是日清晨,鑼鼓喧天,鞭炮齊鳴。在儀仗隊等眾人簇擁下,由十名壯漢組成的轎班,抬著媽祖“鑾駕”開始繞境或巡街儀式。途經各家各戶時,家家都向海神獻供品,放鞭炮,求神福佑降吉祥。巡行結束後回到廟裏。當天廟前還會有各種娛樂活動和雜貨買賣等。

許多地區的媽祖等祭典都有熱鬧的廟會與之相伴,廟會不僅涵蓋民間信仰、五行八作的娛樂競技和經貿往來等內容,也為參與者提供了一個由神而結緣的群體文化認同。以媽祖祭典為核心的媽祖文化,其影響力已遠遠超出媽祖信仰圈,成為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一種象征,媽祖文化具有促進中華民族文化認同的巨大感召力,是聯係海內外華人、溝通世界各地的文化橋梁和精神紐帶。